第24章
順天府鄉試主副考官的慘淡下場,一點沒影響各地舉子進京預備開春會試的熱情。京里一天比一天熱鬧,甚至于連我也接了兩張帖子。
張廷玉,翰林院掌院張英的次子。張英當過我上書房的師傅,按科舉的說道,張廷玉可當我一句世兄。
徐本,現任刑部侍郎徐潮的幼子。徐潮庶吉士出身,早前翰林院行走時也曾教我作文。跟張廷玉一樣,徐本也是我世兄。
拿著兩份帖子,我思慮一刻,方才吩咐“戴鐸,明兒備一桌席宴請張廷玉、徐本,另再請了傅敏、年羹堯來做陪。”
無論張英還是徐潮都是老成持重之人,他們的兒子想必也不是輕舉妄動之輩。既然他們按禮稟貼來投,我若一味避嫌不見未免顯得我不夠大方。
傅敏不必說了,已是進士,介紹給張廷玉、徐本認識,算是我的地主之誼。
年羹堯的科考名次雖說一般,高中渺茫,為人卻極善交際,且是廣陵派傳人,撫得一手好琴。但能搭上張英、徐本,于我也是百利無一害。
隔日散朝,我邀胤祥“十三弟,張師傅的次子張廷玉進京趕考來了。你來我府邸見見”
和我塵埃落定只得封一個貝勒不同,胤祥想二十歲封王,我以為參照胤禩破格分封的先例,得積攢些朝野人脈趕趁現在張廷玉、徐本還沒入仕,皇子不得結交大臣的祖宗家法還沒起起效時候。
胤祥一點就透,點頭答應“好”
朝廷選官不止看學問還看長相。看到張廷玉的第一眼,我就禁不住暗喝一聲彩好相貌
天庭飽滿地闊方圓鼻如懸膽目若朗星這些基本的就不說了,最好的是與其父張英一脈相承的那股子沉穩勁兒。都不必看八字,我就直覺張廷玉此科一定能中。
徐本看著比張廷玉意氣風發了些,但眉生異彩的,我怎么看,也都比年羹堯有官相。
年羹堯雖說也是世代官宦,但分跟誰比,比起久負盛名的桐城張家,海寧徐家的子弟張廷玉、徐本來說還是差了口氣,無論穿戴打扮還是進退舉止都顯露出某種無可言喻的輕佻。
傅敏庶吉士三年不是白待的,起碼翰林學士的風范歷練出來了,不急不趨的,總之單看風度,任誰也想不到他庶吉士考核才得一個丁,不合格。
算是沒丟我的臉。
“安徽舉子張廷玉給四貝勒阿哥請安,四貝勒萬福金安。”
“浙江舉子徐本給四貝勒請安,四貝勒萬福金安。”
“張世兄、徐世兄,”扶起兩人,我介紹胤祥“這是十三阿哥。”
張廷玉、徐本再次行禮。
“安徽舉子張廷玉”
“浙江舉子徐本”
胤祥哈哈一笑,一般伸手相扶:“張世兄、徐世兄,快快請起”
“這是丁丑科進士傅敏,傅庶吉士。”
“晚生張廷玉徐本拜見
傅大人”
跟對我和胤祥不同,對傅敏,張廷玉、徐本執的是揖禮。
“張舉子、徐舉子”傅敏頷首回禮。
“這是年羹堯,己卯科舉子。”
“年兄,久仰久仰”
張廷玉、徐本雙雙抱拳,年羹堯一般回禮:“張兄、徐兄,久仰大名。”
第一回見面,彼此都不熟,實沒什么好聊,左右不外是家鄉風物、進京旅途、旅京見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