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高福定的雅座坐定,胤祥搖頭“綺禮以畫出名,從未聽說音律有什么建樹。他怎么會認識這個無錫羅花農的”
我捏著酒杯回想“只怕這個羅花農除了通音律,還擅畫,多半書法也不錯。”
“嗯四哥,”胤祥親熱喚我“怎么說”
“十三弟,你回想這首二泉映月的曲詞,是不是每一節都是一幅畫”
似蘇軾評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我今兒聽這個羅花農的曲子是“歌中有畫”。
默思一刻,胤祥感嘆“確實。這個羅花農能奏善唱,實不簡單。”
“四哥,似去歲南巡,曹寅接駕,備了許多的歌舞曲詞,我聽著都不及今兒這個羅花農唱的這一首二泉映月動人心弦。”
“十三弟,你的意思是即使在江南,也少有羅花農這樣的歌唱技藝”我有些意外。
畢竟羅花農才一個鄉塾之子。偌大江南,無數才子佳人,都不及羅花農
“四哥,不是少有,是我壓根就沒見過”
“沒見過”我難以置信:“秦淮河也沒有”
不是說六朝金粉,十里秦淮,天下第一風流地嗎
“沒有”胤祥搖頭:“照說八哥召的已經是秦淮最知名的歌姬了。”
“又或者,”胤祥遲疑道:“是曲詞的緣故秦淮歌姬唱的多是游園驚夢一類,再就是江南絲竹紫竹調這些,遠不及剛剛這一首二泉映月情真意切,蕩氣回腸。”
“有可能。”我認同:“羅花農舉子,以文會友自是不能似歌姬一般演繹春閨閑愁,兒女情長。家國原是大義。”
開朝六十年,南邊讀書人至今猶思前朝,不愿入朝為官的依舊不少,甚至于扯旗造反的都有。皇阿瑪南巡除了巡視河工,還有宣威、懷柔、安撫前朝遺民遺老之意。
羅花農祖上多半也是前朝遺民。到羅花農這一代終究認可我大清正統,進京會試來了。
“高福,”我吩咐管家:“給綺禮那邊送兩壇這太白樓的太白酒去。”
雖不能招攬羅花農,我也不能白聽了羅花農的好曲好歌,可以結個善緣。
“嗻”
高福答應去了,轉回來稟告:“爺,綺三爺同羅老爺、張二爺、徐二爺、年二爺那邊已經散了。”
“散了”胤祥訝異:“這么快”
“多半是瞧到咱倆,”我沉吟:“知道宮里散宴,綺禮同那個羅花農趕赴八弟府邸”
“有可能”胤祥認同:“八哥今晚請了許多人”
次日午后閑暇,我省起昨兒的曲子,拿了胡琴試曲。沒意外地,我拉不出印象中的曲調。
想著來日方長,我拿筆記下曲譜,一段一段地摸索既然羅花農都行云流水彈奏出來了,爺不信爺奏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