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李園分肉的水平不能讓楚國統一天下,但讓他掌握楚國大權是沒問題的,做不到讓全楚國人都滿意,那就拉一派,敷衍一派,打一派了。
這么多人,總是需要人去當農夫,當奴仆的。
但李園也很有自知之明,他的分肉水平是不可能讓荀子認他為主的。
但流程還是要走一走的,李令尹告訴自己的使者,“使若荀卿愿為我效力,這蘭陵縣令仍是他的,若他不愿意,就隨他去。”
愛教書就繼續教書唄,咋滴,還能造反不成
政斗達人李園很自信荀子絕對翻不出他的手掌心,所以他一點也不介意對方在蘭陵教書,要知道,這群人學成了,他總是能用的。
李園的猜測沒有錯,荀子確實不愿意與他為伍,這其中固然有人品的問題,但最重要的是,荀子認為,和李園這種人在一起,是搞不好政治的。
荀子又不打算去為了春申君去當豫讓,再加上李園有個外甥楚王,掌權名正言順,他也順勢退了下來。
荀子閑了下來,但他沒有想過要去秦國投靠徒弟,或者去趙國幫助母國。
原因如下,秦國是李斯的快樂老家,但不是他的,至于趙國
你說趙國是不是他的快樂老家
荀老師你說他要是我的快樂老家,我還至于前大半輩子教書都不在那里教嗎
不當縣令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荀老師可以好好整理整理自己的豆田。
不過此豆田非彼豆田,要真的在蘭陵的隴畝里種豆,那沒怎么務農的荀老師估計也和后開隱居的五柳先生差不太多,結局多半是種豆蒼山下,草盛豆苗稀了。
也正因如此,荀老師的豆田里可是長出了兩株碩果累累的瓜秧。
扯遠了,盡管自己地里有兩株高產的瓜苗,荀老師仍表示,他是職業種豆人,至于說種瓜種得也好,那當然是因為他是孔子的繼承者,有教無類嘛。
雖然荀老師種瓜的本事很好,但還真沒人強制他去種瓜,扶蘇也不覺得他爹有這個本事能讓荀老師放棄種豆的愛好,只能說往荀老師的豆種里摻點瓜種,讓他湊合著種,再不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你總不能和他打起來吧
此時的荀子還不知道他已經被安排得明明白白,雖然他丟了官,但老師的職責還沒丟,蘭陵縣令沒了就沒了,他又不是沒官做就要死了。
蘭陵的荀老師日常巡視豆田,親自拔草施肥,與此同時,新鄭的韓子也在奮筆疾書,全然不知道他也已經被盯上了。
此時還沒有韓愈,也不是儒家占據話語權,所以韓非還能頂著韓子這個名頭。
當然,囿于空間時間原因,秦王不能立刻看到韓非的著作,但有扶蘇這個人形圖書館在,一切的問題也都不是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