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典故出自司馬遷所寫的史記,大意是這樣的據說平原君趙勝一美妾,某日于高樓上看風景,無意瞥見了隔壁民巷中有個跛子,正一瘸一拐地打水,大概是他打水的姿勢頗為滑稽,美妾見狀便哈哈大笑起來。
聽到笑聲的跛子大為惱怒,當即就去找隔壁的平原君告狀,他說世人皆稱贊平原君您是個禮賢下士的君侯,愛惜賢士勝過美人。但您的美妾卻恥笑我的跛足,我希望能得到那人的頭顱,以消心頭之恨。
平原君傻眼了,礙于面子他敷衍地將人打發走了。誰料幾個月后,平原君府上的三千門客走的走、散的散,失了大半。
平原君表示非常不理解,為何這些門客要棄他而去。
這時有個門客站出來解釋說,正是因為您當初沒有答應那個跛子的要求,外面的人都說您重色輕士非明主也,所以他們都離開了您,另尋明主去了。
平原君震驚不已,為了挽回搖搖欲墜的名聲,他帶著笑躄之妾的頭顱,親自上門向跛子道歉,那些出走的門客聽說后紛紛回歸,與平原君重修舊好。
初讀這個典故時,呂妧就覺得非常不合理,處處透露著詭異。
首先說那跛子,因他殘疾而嘲笑他的人,肯定不止平原君美妾一個,難不成他都找上門去,開口就要別人的命嗎嘲笑殘疾人固然不對,理應受到一定的懲罰,但上來就要別人的命,是何其得寸進尺所以凡是個正常人,都不會答應這種匪夷所思的要求。
那個跛子也不簡單,他一上來就夸贊平原君重賢勝過美人,然后緩緩道出他的遭遇,進而提出要美人頭顱的要求,并且扯大旗作虎皮,暗示平原君不殺美人,就是輕薄賢士更重美人,一番偷換概念,將平原君架在火上烤。
由此可見,此人是有備而來。
更蹊蹺的是,平原君有三千門客,其中肯定不乏絕頂聰明之輩,不幫平原君出謀劃策也就罷了,反而紛紛出走,不僅刻意,更是可疑。
其中,肯定還有不為人知的隱秘。
眼前的高臺樓閣依舊聳立,只是可憐那個美人,雖然她不是全然無辜,但怎么也不至于丟了性命,成了平原君重鑄名聲的墊腳石。
這樣想著,呂妧余光一掃,竟發現樓閣上掠過一道紅色的背影,恰好此時身后寒風襲來,還有烏鴉站在枯枝上非常應景的亂叫。
一瞬間,曾經看過的各種恐怖電影片段浮上心頭。
天不怕地不怕的呂妧,瞬間嚇得跳了起來。
旁邊的畢老板也被嚇住了,連忙問她“呂姑娘,你這是怎么了”
她扯住畢老板的袖子,指著高臺上的身影,戰戰兢兢地問“畢老板,你瞧見沒上面好像有個人”
畢老板瞇著眼睛,看了好一會兒后,緩緩道“沒人呀呂姑娘你看岔了吧。你有所不知,這樓在平原君府是禁忌,平日沒人上去的。”
呂妧嚇得幾欲暈厥,旁邊的畢老板還在添油加醋。
“莫不是你最近惹上了什么邪祟,我認識邯鄲城里最有名的巫祝。”
呂妧坐定后,連喝幾杯溫熱的瑤漿才緩過勁兒來。她這才發現自己來到了平原君私宴,周圍坐的人除了她以外,都是平原君府上的門客。
在場的其他人同樣也在觀察,這個同畢老板一道前來的陌生少女。見呂妧一直低頭吃東西,他們沒了興趣,轉頭繼續喝酒聊天去了。
表面上呂妧在悶頭吃東西,實際上她是在眼觀六路,耳聽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