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到了陽春三月,賈璉早已大好,并且有了神仙弟子的名頭,賈母特許他出門不必回話,還可拿條子每月支取公中五百兩銀子。
看似十分的寬松慈愛,其實賈璉根本沒準備支取這筆錢,他知道,門上,賬房各處都有賈母的人,一旦動了這錢,出門吃了什么飯菜都有人告訴賈母。
在府里調養了些日子,總悶在房里盤算也不如出門看看,主要是去看看名下的鋪子,因賈府沒分家,賈璉名下的多是他親娘張太太的嫁裝鋪子。
張太太娘家雖不算大富大貴,但嫡女出嫁,又是嫁給賈赦這個國公之子,也陪送了兩個京郊小莊子和四家鋪子。
其中兩家做布匹生意,一家做首飾胭脂生意,一家做書畫生意,都是清靜門面。
布匹鋪子主要賣些粗布,日常繡品,沒有什么名貴的面料,生意不溫不火,但也是做了十幾年的老生意,因此進項倒也穩定,一家由碧荷爹管著,一家由另一戶姓張的陪房管著。
每月管事掌柜都來給他交賬和銀子,差不多每家三四十兩上下。
書畫鋪子和首飾胭脂鋪子進項多些,但投入也大些,但三月初兩位管事來交帳,上輩子干了三年村官也沒少和扶貧財務預算支出類打交道的賈璉,一眼就看出了賬本的問題,不過也是這兩位管事并未太用心糊弄賈璉,做的假賬根本就沒好好做。
因此三月初六這日,賈璉點了興兒和隆兒兩人隨行,也沒乘車,溜溜達達就去了書畫鋪子里。
正是上午時分,一個小伙計守著店正理著書,鋪子內幾個書架,多數沒放滿,擺著些蒙書,四書五經,經義注解,世情話本,游記字帖,另有些陶瓷畫筒,插著幾卷書畫,還有幾個扇面打開著立在高層架上。
賈璉邁步進來,打眼看了看鋪子,倒是打理的井井有條,又隨意取了書翻了翻內頁,這是一本手抄的千字文,想必是學子為了生計抄的,一筆字雖無風骨卻也整齊無涂改,紙頁裝訂也都工整。
此時小伙計見他閑逛著,笑盈盈走過來招呼“問公子好,公子可要看點什么書科考的還是消遣的,咱們遠山書鋪都有得。”
小伙計態度謙卑,笑盈滿面,問話也輕聲細語,賈璉心內點了點頭,看來這掌柜管店管人是有幾分本事,不過也正是奇怪在這點上,這樣齊整的店,怎么可能每月只盈利六十兩
賈璉給興兒一個眼色,興兒機靈立刻上前道“這是店里的東家璉二爺,你不認得,叫你們掌柜出來。”
小伙計倒不慌不忙,先給賈璉打了個千,又將賈璉往里間引“原來是璉二爺來巡店,請東家和兩位哥哥后頭先坐,我這就叫掌柜的來。”
行事有度,心性沉穩,賈璉那愛扒拉人回窩里的手又蠢蠢欲動,先是點了點頭,和煦問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伙計知道這是叫東家看上了,哪怕平日再沉穩難掩喜色“回東家話,小的四喜。東家先請坐,我這就去喚掌柜。”
四喜急急掀了簾子往后院走,敲房門的時候不免帶出來些急促,楊掌柜不悅地拉開了木門“我平日不是叫你多沉穩些,那些讀書的老爺們最不得意慌慌忙忙的樣兒”
四喜粗粗點了點頭,搶過楊掌柜的話頭“好掌柜,這些話兒后頭再教我,咱們東家一位叫璉二爺的來了這會兒正在里間等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