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京趕考的學子很多,但絕大多數都是只身進京,就算有些帶著妻子兒女一起,也不會和蘇家這樣幾乎不留后路。
尤其蘇家家底不菲,能在京城買下那么大一座宅在,在眉州更是差不到哪兒去,這般舉家搬遷到京城肯定有內情。
這種事情景哥兒不說,他們當外人的最好當做不知道。
食堂離學舍近,吃飽之后的午休非常愜意,蘇景殊懶洋洋的趴在桌上曬太陽,還沒悠閑一會兒就被孫直講喊了出去。
小小蘇下意識回道,“胡辣湯不是眉州特產,眉州沒有胡辣湯。”
孫直講
“誰問你這個了”
蘇景殊眨眨眼睛,“那您找我什么事”
孫直講神神秘秘,“今天下午是梅先生的課,梅先生得知我們蘇小郎靈慧過人,特意喊你去考校一番。
”
蘇景殊
怎么還帶突擊考試的
孫直講看他緊張起來,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說是考校,其實就是說說話而已,不用擔心。”
蘇景殊小心翼翼,“孫先生,我多問一句,請問梅先生認識我爹嗎”
孫直講樂了,“梅先生不認識你爹,但是他聽過你爹的名字,讀過你爹的文章。”
大宋有舉茂才一說,就是位高權重的官員看到遺落在民間的人才可以往上舉薦,這樣不用參加科舉考試也能謀個一官半職。
蘇明允屢試不第,卻是個有大才的人物,歐陽先生正準備舉薦他當官。
巧了,梅堯臣梅先生也是屢試不第,且梅先生的運道比他蘇明允還差。
梅先生考不上進士可以由叔父梅詢蔭官出仕,只是不巧那幾年正好趕上范文正公主持新政,范文正公對蔭官出仕深惡痛絕,愣是把梅先生給壓了下去。
就算有歐陽先生極力推薦也不行,關系戶在他那里走不通。
梅先生和范文正公原是舊相識,此事之后二人決裂,誰見了都得嘆一聲世事無常。
如今歐陽先生又準備舉薦蘇洵入仕,范文正公前兩年已經去世,這次沒人攔著,以蘇洵的才識被官家選用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所以梅先生對這個和他一樣屢試不第但是運氣比他好的蘇明允還挺感興趣。
蘇家父子四人,蘇軾蘇轍他已經見過,蘇洵有緣自會見到,還剩下這個前些天有過一面之緣的小郎景殊,不見見總跟少了什么似的。
孫直講笑瞇瞇解釋其中內情,看著表情逐漸呆滯的蘇家小郎,頗有些幸災樂禍之意,“小景殊,雖說梅先生只是找你說說話,但是你父兄皆才名在外,梅先生也看了你在太學的考卷,藏拙在他那里行不通。”
蘇景殊qq
老蘇你怎么不交朋友也能給兒子挖坑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