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舉薦來當官的法子現在也有,只是沒有唐朝那么明顯,推薦當官也不會占正經考試出來的進士的位置。
據說王維第一次春闈的時候沒考中,不過他精通音樂,深受唐睿宗之子岐王喜愛,于是再參加春闈之前,岐王讓王維挑幾首之前寫過的好詩和新譜的琵琶曲一起去拜訪玉真公主。
就是那個舉薦了李白的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非常喜歡王維的詩和琵琶曲,于是向主考官大力推薦王維,加上王維本身才華出眾,于是他就成了那年的狀元。
雖然這事兒大概率是編出來的,但足以說明這種呈獻詩文給達官貴人以求推薦的行為在唐朝很普遍。
不說唐朝,現在也很普遍,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考前給權貴以及文壇巨擎送行卷的讀書人。
而且唐朝時除了找關系,還能想辦法靠名氣來當狀元,比如那位“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
早年的陳子昂怎么考都考不上進士,但是他很有錢,于是他就在長安街頭花百萬錢買了一把胡琴,并且邀請周圍的達官顯貴們到他家欣賞音樂。
結果等大家過來參觀價值百萬錢的胡琴的時候,陳子昂卻當著眾人的面把那把胡琴給摔了,然后拿出他的文章詩詞給大家欣賞。
陳大佬表示一把破琴都能引起那么大的關注,我陳子昂的錦繡文章難道還比不過一把破琴嗎
觀眾們
然后觀眾們讀完他的詩詞紛紛贊嘆,稱他是個奇才,將來能成為天下文宗。
自此陳大佬名噪一時,再次參加科考便一舉高中狀元。
不過本朝閱卷的時候都沒法把人和試卷對應,靠名氣和靠關系自然都行不通。
考進士難,考狀元更難,忽然感覺像唐朝那樣能考名氣來換狀元也不錯。
真能那么操作的話,以他爹的名氣肯定能拿個狀元,二哥三哥也能爭一爭狀元,不過以宋庠宋相公的經歷來看,狀元是二哥的可能性更大。
弟弟沒法排在哥哥前面,嘖,這是什么破規矩
兄弟倆都是才子也就罷了,要是弟弟特別優秀哥哥學問平平,難道還非得委屈弟弟排在哥哥后面
這倒霉催的,非逼著不讓兄弟倆同場考試是吧
蘇家已經得到消息,只等正主兒回來開始慶祝。
馬車停下,蘇洵掀開車簾讓他的好大兒下來,“景哥兒想什么呢”
蘇景殊下意識回道,“在想爹什么時候能考個狀元。”
他爹有名氣,他家也有錢,可惜大宋不是大唐,有錢有名也不能走陳子昂的老路。
太可惜了。
蘇洵
老蘇磨了磨牙,兒子考了秋闈第一名也不妨礙他手癢想揍兒子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