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那么多百姓生病沒錢買藥,有那個錢去幫無辜百姓不行嗎
朝廷要真想解決問題就別動不動就把人往沙門島流放,上天有好生之德,怎么沒人想想那些被謀財害命的受害者
對著犯人倒想起來有好生之德了,
腦子有病吧
本來就是該死之人,干脆利落的死在鍘刀下是便宜他們,既然來了沙門島,那就別怪他們手下不留情了。
慘什么慘他們要是安分守己會被流放到沙門島
白玉堂非常認同這個做法,“就是就是,沒有犯過錯的百姓還救不過來,那些作惡多端的囚犯倒是有人心疼了,他們殺人放火搶劫的時候怎么沒想過被他們殺害的人有多無辜”
餓死活該。
扔海里喂魚魚都委屈。
還給他們治病,先把那些被他們害死的人從閻王爺手里搶回來再說。
害人的時候兇神惡煞,被朝廷抓了受罪了又裝委屈,要點臉行不行
展昭想著包大人和公孫先生沒說過重刑犯刺配沙門島有問題就說明朝廷的處置是合理的,可是他左想右想也想不出來合理在哪兒,猶豫了一下也加入了白五爺的唾罵隊伍。
蘇景殊任他們唾罵江湖敗類和貪官污吏,繼續聽小諸葛講沙門島里的彎彎繞繞,說完沙門島,還能說說登州的情況。
沈仲元以前依附的都是江湖豪強,主家怎么吩咐他就怎么干,雖然他號稱小諸葛,但是沒幾個主家會讓他拿主意。
這是他第一次給官員當幕僚,出發之前不能什么都不準備。
小諸葛小諸葛,要是主家遇到難題想讓他拿主意他卻說不出什么子丑寅卯那還叫什么小諸葛
出發之前他已經讓江湖上的朋友幫忙打聽過,登州知州名程元,是龐太師的外甥,京城對那人的評價都是好的,但是他那些江湖朋友都說程知州并不是好人。
江湖人口中很少有好官,這話聽聽就行,可不可信還得他們到登州后才能確定。
不過登州百姓的日子的確是窮,那邊靠海,許多百姓煮鹽為生,稱為灶戶。
朝廷榷鹽法規定,灶戶所制之鹽只能賣給官府,價錢不及市價的三分之一,但是百姓買鹽又要花高價,所以登州還有制鹽之人吃不起鹽的情況。
官鹽價格太高賣不出去,鹽商嫌利潤太低也不會收購,最后就是商賈不來、鹽積不散、有入無出,鹽倉里堆滿了鹽賣不出去,制鹽的百姓卻買不起鹽。
問題是百姓不可能不吃鹽,買不起官鹽就只能想其他法子,比如私鹽。
鹽巴堆積的時間長了會有損耗,然而朝廷規定那些損耗由主管屯鹽的官吏賠償,官府無利,百姓無鹽,鹽官心生怨恨,時間長了想不出亂子都難。
而登州自禁海至今幾十年,百姓沒了海運的收入后一直都這么艱難。
這只是鹽官灶戶之間的矛盾,別的矛盾還有很多。
百姓過不下去就會落草為寇,登州境內大大小小的山賊營寨足有十好幾個,官府說是經常去清剿,其實每次都是無功而返。
大人要去登州為官,只怕不光要防備路上的劫匪,還要防備官場里的人。
私鹽是暴利,登州有鹽百姓卻過的那么窮,鹽官還得每年自掏腰包去補那些損耗,其
中肯定有人作梗,最可能的就是官商勾結。
他們大人肯定不愿和那些貪官污吏同流合污,要是不管的話可以睜只眼閉只眼熬過任期就走,要是管的話,只怕三年的時間都得耗在這一件事情上,也有可能耗進去三年也無濟于事。
想看醉酒花間寫的北宋給蘇軾當弟弟的那些年第135章嗎請記住本站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