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伙伴說他爹瘋了可能是誤會,幾個小伙伴全都在說他爹瘋了,大概率就是幾個爹在聚眾發瘋。
蘇景殊把幾封信看完,臉上的表情一言難盡。
事情有點復雜,要弄懂小伙伴們的爹為何聚眾發瘋還得從去年開始說起。
已知:如今朝中的矛盾極其嚴重,財政更是剪不斷理還亂直接亂成了一窩粥,再有能耐的官到和錢相關的衙門都發愁。
官家年輕氣盛,登基之后想法很多,然而朝中大部分臣子都和他說能維持現狀已經很不錯了,不要再沒事找事瞎折騰。
別人這么說也就算了,可氣的是韓琦和富弼這兩個慶歷年間和范文正公一起推行新政的得力干臣也強烈反對。
不是,什么意思?
官家很不理解,先帝那樣都有一群臣子頂著壓力變法,他比先帝差很多嗎?憑什么不讓他折騰?啊不,憑什么不讓他大展拳腳?
他不覺得他哪兒比先帝差,也不覺得如今的形勢比先帝在位時嚴峻,所以先帝能推行新政他肯定也能推行新政。
先帝在位時和遼國沒怎么開戰,但是西北那邊的戰事沒停過,他們現在不光停了年年輸送給遼國的歲幣,還把西夏打的屁滾尿流。
遼國的朝堂紛爭由來已久,西夏那邊又陷入內亂,除非他們主動開戰,不然短時間內大宋邊境不會發生大型戰事,這不正好是肅清朝堂的大好時機?
先帝在位時朝中財政是一堆爛賬,他們現在雖然沒好哪兒去,但是抄了一波權臣勛貴和藩王后國庫比前些年充盈的多,至少在軍費上不再捉襟見肘。
他們想法子梳理財政不是瞎折騰,而是為了治療頑疾沉疴,為了以后不再為那些糊涂賬頭疼。
大宋的財政已經混亂了那么多年,朝臣難道不想擁有一個明了的賬目?
他們的理由如此正當,憑什么不讓他們推行新政?怕賬本明了之后沒法從中搗鬼?
呵,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成大事的路上必定困難重重,越是有人攔就越不能退縮。
官家的態度非常明確,變則通,通則久,他要改變現在的局面不是好大喜功非要顯示自己的能耐,而是形勢所逼不得不如此。
充盈國庫不能只靠抄家,抄來的金銀財寶只能當成意外之財,偶爾有一次救救急也就算了,一缺錢就抄家他成什么了?文人的筆桿子非得罵死他不可。
這一波抄家沒被大罵特罵是因為有個襄陽王在前面頂著,宗室王爺都能抄,其他犯了事兒的官員憑什么不能抄,他們比皇親國戚還厲害?
可惜襄陽王只有一個,不能來來回回的抄,要是可以抄家的王府能跟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還能再長一茬就好了。
總之就是,他們要用正當手段來充盈國庫。
不光要充盈國庫,還要讓百姓吃飽穿暖。什么時候民間沒有百姓鋌而走險造反求活路他們這些君臣才稱得上是明君良
臣。
現在民間“百室無一盈”,京城繁華不意味著整個大宋都繁華,他們不能看不見百姓受的苦就當不存在,回頭出現大波造反圍攻京城,只靠京城根本擋不住好吧。
在其位謀其職,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找塊豆腐撞死,他今天就把話撂這兒,新政是一定要推行的,誰攔都沒有用。
大好的時機不把握住,以后事態更加嚴重的話他能悔的天天睡覺前先扇自己兩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