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衙內很憂心,這官場和他想象中的一點兒l都不一樣,他覺得他要是自己單打獨斗的話就算有個厲害的爹也擋不住別人坑他。
?想看醉酒花間的《[北宋]給蘇軾當弟弟的那些年》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當個官而已,套路怎么這么深啊?
蘇景殊看他一臉懵樂的不行,連忙解釋剛才是說著玩的,這次是特殊情況,以后再有類似的事情還是得按部就班的找證據抓人。
龐昱:……
龐衙內真誠的問道,“請問這次特殊在哪兒?”
蘇通判回以同樣的真誠,“特殊就特殊在京城沒空管地方這些小事。”
龐昱深吸一口氣,“你管抓了鹽監衙門一半的官叫小事?”
蘇景殊重重點頭,“跟官家和王相公想做的事情相比,咱們這邊的事情小的不能再小,絕對是不值得注意的小事。”
一邊是整個大宋,另一邊只是小小的登州里更小的鹽場,就算鹽場的稅額占了登州總稅額的半數,那點稅對整個大宋來說也不夠看。
京城那邊要么忙著變法要么忙著反對變法,地方除了造反能讓他們關注一會兒l其他基本都是地方官自行處理。
再說了,他抓人也不是沒有證據,只是拿到證據的手段稍微有點見不得人,這年頭辦案沒那么多講究,只要最后結果是好的,過程能不能見人不重要。
龐昱憋了半天,最后只憋出來一句,“多大仇啊。”
“不是和我有仇,是他們犯了眾怒。”蘇景殊耐著性子給不知民間疾苦的龐衙內講道理,“我剛到登州的時候,這邊幾l乎每個山頭都有落草為寇的強盜,官府逼的他們當良民活不下去,他們只能鋌而走險去當賊當匪。”
要不是登州太亂,他一個剛當官的通判也鎮不住場子,朝廷也不至于把許遵這種再進一步就是大理寺一把手的官員派出來當知州。
他這樣剛進入官場的年輕人到地方當知州通判什么的是好事,又有實權又能歷練,干得不好可以說是年輕,干得好就是國之棟梁,實在太差勁還有朝廷派人來幫著收拾局面。
對許大人那種早年在地方歷練過十幾l二十年的人來說,京城才是他大展拳腳的地方。
看現在朝中的情況就知道,被貶到地方的大佬們基本上都是出去當知州。
一把手主政經驗豐富才能更好的恢復民生,換成沒經驗只會想當然的年輕人,會不會被底下人聯手忽悠先不說,時不時冒出個不可行的政策就能讓治下雪上加霜。
別說不可能,坑都是他親自踩過的,要不是有許大人在后面拽著,他能踩了一個坑爬出來立刻再踩一個坑。
紙上得來終覺淺,光讀書真的不太行。
本朝怕地方生亂在財政上控制的很嚴,各種稅收上來后只留夠地方自用,剩下的不管是錢還是糧還是絲還是絹都要運到京城。
登州百姓免稅三年,官府衙門這三年的花銷都得從別的地方調度,留給百姓休養生息的時間只有三年,不管是州衙還是縣衙都忙著脫貧
攻堅,畢竟這三年有什么花銷都可以找上面申請,三年后再想干什么就只能用本地的賦稅。
所有人都在努力干活,就他們鹽監特殊是吧?那么愛拖后腿怎么不上天呢?
他們好不容易把躲在深山老林里的百姓勸回來重新當良民,一個不注意鹽監這邊大有把煮鹽的百姓給逼上梁山的架勢,要不要這么惡心人?
掉進錢眼里了是吧,那就看看到底是錢重要還是命重要。
龐昱聽的似懂非懂,他不清楚登州以前是什么樣,只知道登州匪患最嚴重日子最難過的時候這邊當家做主的是他那已經見了閻王的表哥。
算了,他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