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不然,轉運使蔡大人也沒那么容易在沿邊開荒。
之前在登州想種什么直接在州衙外面種上就行,京兆府不行,城里的布局太齊整,找不出大塊的田地試種,想種東西只能去找轉運使商量。
轉運使發話屯田制置使才能安排,轉運使不發話屯田制置使也做不了主。
永興軍路被環慶、鄜延等路護在中間,西夏來犯也打不到這邊,永興軍路經略司衙門的軍務只能算是正常繁忙,和其他幾路的經略司沒法比。
隔壁轉運司和他們經略司完全不一樣,經略司的官員可以申時準時下班,轉運司的官常年加班到晚上,有時候太忙甚至要在衙門里過夜。
他只在剛到登州時過過一段時間這種日子,轉運司的官員卻是常年如此。
看在他們天天都忙成狗的份兒上,偶爾的試探和陰陽怪氣當看不見就行。
蘇景殊想著趁冬天沒多少事情多出去走走看看,身為前司農寺官員關注農耕合情合理,最好能找個地方種棉花,這樣明年就把棉衣棉甲做出來。
鐵制盔甲到了冬天冷若寒冰,那重量也不是一般人能受了的,如果有足夠的田地和人口來保證棉花產量,不光將士們的冬天就能好過很多,戰場上也能好過很多。
只是紅薯土豆玉米之類的作物房前屋后都能種,種完不怎么管也沒事,棉花不行。
以之前在登州的經驗,這東西不好好侍弄真的可能一年下來連一件棉衣都做不成。
中原和江南要保證糧食產量不能分出田地來種棉花,隱約記得西北和新疆都是種棉花的好地方,先試試看能
種成什么樣。
狄青從軍后就沒種過地,但是不妨礙他對這小子提到的棉花感興趣,“如果真的有七八斤就能防住鐵器的輕薄棉甲,軍中沒人想穿四五十斤的盔甲。”
??罺?鑎??葶?????????住魑??罺????炍????葶畑?????絔葶?羉?罺????蹎??????畑葶???
????犂蹎??葶??葶???羉?魑?箘?n?襛鉣??
ap;ldquo;??盧葶???虎??厐???????敧?4_[]4『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蘇景殊已經把種棉花的計劃書寫好了,只等蔡挺回京兆府。
西夏派了兩萬精兵聚在綏州附近,大宋這邊就算按兵不動也得做好隨時開戰的準備,蔡大人身為轉運使實在放心不下,在西夏剛開始修堡寨的時候就去了綏州。
按兵不動的策略是對的,那兩萬黨項精兵果然只撐了一個月就因為糧草不濟不得不回撤,各堡寨只留了兩三百人駐守。
八座堡寨,每座堡寨三百人一共也不過兩千四百人,讓他們留守堡寨和等死也沒什么區別。
郭逵確定西夏的大部隊已經撤離后立刻派兵將八座堡寨全部焚毀,留守堡寨的黨項士兵要么被殺要么被俘,之后也沒見西夏再派兵反撲,估計是發現后勤供應不上放棄了修堡寨的策略。
綏州的戰事暫時告一段落,蔡大人應該很快就能回京兆府。
年前先把試驗田申請下來,收拾收拾正好春天開種。
大宋沒有種棉花的經驗,第一年不能占用太多良田,他先申請二十畝地當試驗田,產量可以的話再擴大種植面積。
先前在登州種過兩三畝,棉籽他帶過來了一半,另一半在官家那里。
西北這邊的產量應該比山東高,穩妥起見先按照畝產六百斤來算,一件棉甲要七八斤棉花,放寬點一件給十斤,也就是說一畝棉花至少能做六十件棉甲。
二十畝棉花怎么著也能做一千件棉甲,余下的還能做點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