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文武都覺得西夏全民皆兵,黨項貴族奢靡度日,全國上下對大宋都是敵視敵視再敵視。
實際上,遼國西夏都有漢人為他們效力,契丹人黨項人不向著他們自個兒的政權再正常不過。
尋常百姓想不那么多,沒啥深仇大恨的情況下肯定是哪兒能吃飽往哪兒去。
就算有深仇大恨,在性命都沒法保證的情況下也會有很多人選擇先保命。
大宋被民間此起彼伏的造反起義困擾,西夏境內的情況比大宋更加嚴重,只是消息傳不到中原,所以朝臣都沒往這邊想過。
但凡想一想也知道世上不可能存在沒有動亂的國家,大宋都做不到的事情西夏怎么可能能做到?
天災不會只光顧大宋,西夏的天災一旦降臨比大宋還難收場。
大宋的官員在賑災的時候大部分還是靠得住的,西夏的官……算了,他們封建制度不去降維打擊原始部落制度。
早年李諒祚在的時候推行漢法,還招攬了不少漢人來為他治理國家,為西夏效力的漢人是怎么想的暫且不說,至少本事是有的。
那些人在大宋找不到出路,到西夏后一有皇帝的支持二要證明他們的能力,沒多久就把朝廷打理的有理有條。
可惜李諒祚親政沒幾年就死了,梁氏把持朝政后把朝中的漢人貶的七七八八,封建朝廷再次退回部落制度。
都退步了能有啥好的,百姓活不下去,民間小部落揭竿而起,就是西夏的黨項貴族勢力太大,小部落揭竿而起也掀不起水花,要不了幾天就被屠殺殆盡。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小部落
遷移到邊境生活,離興慶府越遠逃離苛捐雜稅的可能性越大,就算渴死在沙漠里也比被抓去做苦工生不如死強。
“前些年西夏皇室征集數萬民夫在鏊子山大興土木,宮室綿延二十余里,之后又在賀蘭山東麓修筑亭臺樓閣,接連征調的民夫甚至超過十萬。”蘇景殊唏噓不已,“西夏諺語,‘已高貴者,豹皮安袋虎皮箙,府上擺設真華麗;已貧賤者,牛皮口袋牛皮囊,路上所帶白灰皮。’過來避難的黨項百姓說西夏國內貧富分化極其嚴重,達官顯貴年過七十仍花天酒地妻妾成群,民間以乞討為生的百姓數量龐大,甚至有走投無路的百姓為了乞討自斷手腕。”
本身天災和饑荒就逼得小部落走投無路,上頭的大貴族不說賑災還變本加厲的魚肉百姓,遇到百姓抵抗只知道殺,百姓自然不會向著他們。
自然災害不斷,民間顆粒無收百姓無以為生,土地兼并嚴重賦稅徭役繁多,再加上統治階級奢華腐敗不拿普通人的命當人命,哪一條拎出來都是大問題,湊到一塊兒更不用說,亡國流程算是讓他們湊齊了。
以前皇帝能打還能靠劫掠來轉移國內矛盾,現在能打的皇帝在陰曹地府開會,掌權的梁氏和其他黨項貴族發動外戰也打不贏,又沒有解決國內矛盾的本事,民心早就散完了,如今正是大宋趁虛而入的大好時機。
所以他在荔原堡這些天挑了好些個能說會道的說客出來,作文寫詩他們不會,動員黨項部落歸順大宋的本事卻很不錯。
狄青后知后覺反應過來,“你的意思是可以多選幾個西夏堡寨出來?”
蘇景殊重重點頭,“試試唄,試試又不虧。”
趁前來支援的大軍還沒有全部離開,多安排些衛兵保護前去勸降的說客,雖然他覺得這時候應該沒有西夏堡寨敢對說客動手,但是多加一層保障沒壞處。
狄青眉飛色舞,“我就知道你更適合來西北!”
他現在就開始挑選西夏的堡寨。
位置合適的選上!駐軍多的選上!丁口多的更得選上!
這一仗耽誤了上半年的收成,下半年的耕種說什么都不能再耽誤。
時間不夠人口來湊,只要開墾出來的荒地比現在多一倍就能把前面耽誤的那半年補回來。
蘇景殊矜持的擺擺手,“謝謝夸獎。”
狄元帥行動力超強,一盞茶的時間不到就把需要勸降的西夏堡寨列了出來。
蘇景殊湊上去一看,額,河對面所有的西夏堡寨都榜上有名。
狄青大手一揮,“待會兒姚兕回營,明日讓他親自陪你去礓砟寨。”
礓砟寨離大順城近,如果礓砟寨守將真的愿意舉寨來降,到時大順城的防御就能更上一層樓。
“對了,讓姚古也跟著。”狄青捶捶腦袋,“那小子沒個定性,遇到戰事就想往前沖,老姚實在拿他沒辦法,不介意的話接下來回京兆府也讓他跟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