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經歷過西夏三十萬大軍來犯了,還有什么接受不了?
有本事遼國也能弄個三十萬大軍陳兵邊境。
官家在心里碎碎念,恨不得腳踢西夏拳打遼國一夜開疆拓土十萬里,可惜現在不行。
遼國就不說了,只說打了幾十年的西夏,明明大宋在兵力錢糧上占盡上風,真打起來還是屢屢受挫。
西夏多山多沙漠地形復雜,大宋的軍隊吃虧就吃虧在不熟悉地形上,以前實行更戍法的時候南方將士到西北水土不服,還未開戰就損失慘重。
如今情況比早些年好,但也不能太自信,縱觀大宋和西夏的戰事,輕敵冒進的基本上都沒有好下場。
寧肯放慢速度也要穩扎穩打,錢糧消耗出去沒關系,盡量減少將士們的傷亡,花錢買人命是他們賺了。
皇帝在朝會上將遼國的情況說明,朝臣雖有議論,但是和先前西夏傾國來攻時的舉朝震動相比已經算是穩重。
然而朝中沒穩重幾天,遼國的探子再次傳來消息,遼帝想要陳兵三十萬于三國交界處。
趙頊:???
真來三十萬啊?
穩重的朝臣瞬間固態萌發,這次比西夏傾國來攻的時候還要緊張。
大宋和西夏打仗除了李元昊在位那幾年都是敗少勝多,西軍將士皆是善戰之輩,無論如何都能把戰火控制在沿邊四路。
連京兆府
都不擔心被戰火波及,開封府更不用擔心。
遼國不一樣,大宋從開國就和遼國打,大部分時候都是挨打,就算澶淵之盟后安穩了幾十年,誰又能保證契丹鐵騎不會再劍指汴京?
河東路時常參與對西夏的作戰戰斗力還在,河北路的將士已經多年沒打過正經的仗,他們擋得住契丹鐵騎嗎?
官家!事情大條了啊!
人一慌腦子就容易離家出走,朝中大臣也不例外。
某些不太認得清現實的朝臣再次跳出來說遼國挑事一定是因為張利一在雄州太囂張,朝廷應該嚴懲張利一來讓遼國消氣。
三十萬大軍不是鬧著玩的,這仗打不得啊!
趙頊:……
看來他還是高估了某些朝臣。
算了,去嶺南過過苦日子,然后再來說遇到不講理的要怎么辦。
嶺南路途遙遠,要是沒命回京也只能說是命不好,瘴氣毒害他們都怪是他們吸氣太多,他們不吸氣不就不會被瘴氣毒害了?
大宋河北路的將士多年不曾打大規模的仗,遼國難道就打了?
真打起來的話大宋可以從西北調兵去支援河北,遼國上哪兒調兵支援?
真該讓韓絳來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遼國在邊境陳兵三十萬就讓他們陳,大宋也不是嚇大的,誰家還沒有三十萬兵了?
這個年過的跌宕起伏,民間過節的氣氛濃厚,京城和邊地各衙門連年假都縮短了,生怕打起來人手不夠耽誤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