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熙二年八月十七,趙翊親征西夏得勝歸來,終于御駕回汴京。
此時御街封禁,從朱雀門至宣德門悉數禁行,車馬皆不許過。更有禁軍三衛封人群于御街兩旁,隨即有報信官鳴鑼開道,響徹汴京,緊接著從朱紫至青藍的文武百官得了信,無論王公貴卿,皆都著從省服,靜候于大慶門之外。
如此大的陣仗,圍觀百姓們看了,立刻便知是出征西夏的君上終于回京,皆都激動的候于御街兩側廡廊之下,便是禁軍驅趕,也只是略退遠一些繼續等候。百姓們十分愛戴這位剛立了戰功,雄才偉略的君上,雖不能觀天子真顏,能離天子近一些也是愿意的。
昭寧的馬車本想穿過御街回榆林巷,也遇到了禁軍封路。
她正翻著師父給的幾本棋譜時,馬車卻停了下來。隨即樊月撩了車簾,問車夫“究竟怎么回事”
車夫姓胡,年已半百,長年幫昭寧趕馬車,聞言道“大娘子,好像是禁軍封路了,要不咱們等一會兒”
昭寧抬頭,看到前面御街果然禁軍封路,可汴京的眾百姓卻都從街巷中涌出,小聲地興奮說話,聚集成了人流,將甜水巷堵得是水泄不通,都隔著禁軍的人墻不時地往御街眺看,這便是真正的萬人空巷了。
昭寧看到這般陣仗,又聽旁邊過路的百姓說君上回朝這樣的話,她立刻反應過來,是慶熙大帝征戰西夏得勝后回朝了她心里也一陣激動,沒想到,她竟能有機會親眼見到大帝,有離大帝這么近的時候
她同舅舅舅母一般,因大帝庇佑邊疆,收服西平府,又從小聽著大帝如何年少聰敏,年盛多謀的事,對大帝十分崇敬,可大帝這樣如日凌空的人物,向來只存在于書冊、父輩們敬畏的口中,后世的傳言中,她怎么可能親眼得見過。就算是日后嫁給了順平郡王,入宮請安,也只是同太妃請安,并不能得見君王。
她叫胡車夫“再將馬車趕近些,靠邊停下”
自己則將繡墩搬到馬車門,叫樊月將車簾打起,等著看君上的儀仗什么時候路過,看能不能見到君上的真容
人群越發熱鬧,只見十余著紫袍人開道擊鞭,隨即是浩浩蕩蕩的皇帝出行儀仗的駕頭、警蹕,身著紅錦團獅子衫的成百個天武官、手持軍械的御龍直軍士,這便是君上的車駕要來了
謝昭寧眺目望去,周圍百姓亦眺目望去,卻只見八匹黑色的高大駿馬拉著一輛以九轉金龍貼身,只君王可用的高大華貴的輅車過去。那輅車便是十數人亦是能坐下的,兩邊則是護衛帝王最得力的內等子,選諸軍中最強健有力、武功高強之人侍衛之。
后儀仗則是手持紅繡扇的殿侍,數千禁衛軍著重甲走在最后。
但大帝大概就乘坐于轎中,卻并未露面。
待皇帝的儀仗走過,圍觀的百姓們皆浩浩蕩蕩地跪下來,高呼吾皇萬歲。
昭寧坐在馬車里,略有些失望,畢竟并沒有看到慶熙大帝本人。但今日能離大帝這般近,昭寧還是極高興的,若是說給大舅舅大舅母聽,恐怕他們都會羨慕她。只等著君上的儀仗徹底過去,她才能回府去罷了。
帝王出行的儀仗走過御街,進了宣德門,再過大慶門,十三道宮門皆大開,迎君王浩蕩的鑾駕回宮。到了大慶門外,文武百官們皆伏跪高賀。
儀仗自大慶門入經蹕道過紫宸門。
明黃色琉璃浩瀚無盡鋪開,皆被籠罩在日光燦燦之下,宮宇重重森嚴,漢白玉須彌座,肅穆莊嚴。垂拱殿外禁衛軍五步一崗,十步一哨。趙翊自鉻車而下,身著云龍紅金絳羅袍,頭戴二十四梁通天冠。所有隨侍、禁軍也都伏跪下,登漢白玉須彌座而進垂拱殿,坐于龍椅之上。
幾位朝中大臣也隨之趕到了,雖方才已經在外跪拜過。但是看到帝王高坐于龍椅之上,頭頂是花紋繁復的九龍出云的藻井,這幾位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樞密院、三司使的最高長官,皆再度伏跪下去,行了大禮“微臣叩見君上,吾皇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