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顯慶年間洛陽被確立為東都開始,此地與長安之間的往來愈發頻頻,甚至先后迎來天子的數次擺駕,以及洛陽獻俘。
蓬萊宮興建、天子搬遷入內后,洛陽的地位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影響,但這并不妨礙,洛陽依然是并立的兩京之一,也陸續以水陸轉運樞紐的重要作用為長安輸送糧草。
更因皇后對洛陽多有優待政策的提出,讓這座東都以極快的速度恢復過來了往日的輝煌。
但大概此前的種種變化,也比不上天子巡幸泰山途經洛陽之時的陣仗。
自長安往洛陽的陸路沿途已耗費了一月有余,可上有天子出巡,又有諸多外邦使者在側,這些護持儀仗的甲士又哪有人膽敢有半分懈怠,依然在以一派威風赫赫的姿態朝著洛陽宮方向行進。
當他們抵達洛陽的時候,真有一番神兵開道的氣場,讓整座東都都陷入了沸騰。
哪怕這支龐大的隊伍只會在此地休整數日,而后繼續東行,走完剩下的一半路程。
武媚娘抬手掀開了車簾,就見七月依然有些耀眼的日光之中,洛陽百姓正在洛水河橋沿岸張望著這支行將跨橋入宮的隊伍,竟是讓人依稀想到了當年河前舉辦水陸法會時候的場面。
只是今日的洛陽,與當年百廢待興的洛陽儼然已有了極大的不同。
一想到此地的變化大半是因她當年的種種倡議而來,她在前來洛陽路上因教育太子而生出的郁悶心情,就已在頃刻間煙消云散。
太子如何姑且不談,她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便已足夠感到驕傲。
也或許還因為,恰在此時她看到了個最想見到的人,已出現在了視線之中。
早一步抵達洛陽的李清月正率隊等待在宮門之前,在這緩緩前進的隊伍行將抵達的時候,她已當先一步抵達了帝后的車駕之前,朝著往外看來的母親回以一笑。
武媚娘也不由多添了幾分喜色。
有女如此,何必多求
“沿途暑熱猶盛,雖有簾蓋遮陰,也必定不太好受。”李清月隨同李治和武媚娘步入洛陽宮,說道,“但沿途所帶冰桶既然不多,抵達洛陽后也不能貪涼,所以我沒讓人將凌陰內的冰塊取出太多,以防這忽冷忽熱之下,又有不少人要生病。”
“好在有孫神醫隨行,行路速度也不算太快,中暑之人不算太多。要不然還得自洛陽補充人手。不過,從洛陽到奉高沿途都已預備好了各處歇腳驛站,與崤函道上的情況不同。”
“說起來,阿耶往后推遲了出行的時間倒也有好處,自七月往后天時沒這般酷烈,泰山封禪之時正值山東秋收,與敬告天地相應。”
“還有還有”
李治笑著打斷了她的話“阿菟,你是不是之前這半年里在兗州一帶號令府兵慣了,怎么現在也將我與你阿娘安排上了”
她這一番話是真能說。
李清月卻振振有詞“還不是都怪金法敏。要
不是他非要來洛陽提前參拜大唐陛下,我也不必跟著往洛陽折返一趟,大可以等在泰山腳下。反正隨行人手眾多,百官也都各司其職,總不會出什么問題,我還能偷個懶呢。”
“結果他可倒好,在阿耶抵達洛陽的時候差點跑得比我都快,還說什么恭祝天皇天后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