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兒子蠢也就罷了,可是個個都是蠢貨,燒火是什么難事兒嗎不是有手就會嗎
放兒子們出去最主要的用意就是想他們認清現實,日后不會也不敢鬧事兒。
可都是親生的,每個人私下安排的暗衛跟隨從足夠保證他們的安全不說,還設立了不少引導之人,只要用心觀察學習,日子不會太過難過。
可他萬萬沒想到,不過一個簡簡單單的燒火,就把所有人難住了。
如此下去,一個月能學會什么這些兒子能活下去雖然有心卡一卡他們的爵位,但是要都是沒有爵位,也是個笑話,不是嗎
嬴政甚至有些不想想相信這些是自己的兒子,這般蠢笨,定然不是隨了自己,想來也只會是隨了他們的母妃。
“傳寡人令,莫要讓呂氏再去后宮,最好不要見她婆母。”呂雉是個聰明的丫頭,對自己也還孝順,跟扶蘇感情也好,嬴政覺得她腹中的孫兒不論男女,都不能跟扶蘇母妃接觸,這萬一學了她愛哭的毛病想想就可怕。
李然抬頭看了父王一眼,不知道他怎么看著信,就有說起大嫂,呂家阿姊成了自己的嫂子之后,對自己還有其他的兄妹都很不錯,而且處理后宮之事,也很有章程,明明父王還夸過。
剛懷孕的時候沒說讓她跟長兄母妃隔離,現在胎兒都穩了,怎的突然說這個
“為何”有問題,李然直接就問了。
嬴政順口就說了“周后懷成王之時,就儀態大方,不聽惡言,不傲慢講規矩,保持心態平和,故而成王出生便是不凡。呂氏所孕乃寡人長孫,無論男女都是寡人孫兒輩第一人,寡人不想孫兒看到不好的人事物。”
“想來扶蘇性情肉柔軟,應該與他母妃有關,畢竟幼時陪伴扶蘇最多的就是她,寡人后來發現此女腦子不夠之時,雖有心親自教養扶蘇,但是寡人親政著實繁忙,只能將其交給有盛名的淳于越等人教導。”
嬴政雖對儒家沒太多好感,但那時剛勤政,淳于越又是當代大儒,跟他多番交談之后,嬴政對他的印象很好,特別是他說過,法律約束的是人的身體,但是儒家卻能約束人的內心,開化民眾,教導他們禮義廉恥,教導他們何為法
當時正因為他的這番言論,嬴政才放心將扶蘇交給他培養。因為在嬴政的心中,扶蘇會是自己的繼承人,而自己會為他掃平所有的障礙。
為此他甚至配合淳于越的野心,抬高他的名望的同時打擊孔門之人,他想要降低孔圣人的影響,甚至有將淳于越推至亞圣的想法,可無奈淳于越權欲心太重,扶不上去
越了解,他越想要扶蘇學習儒學的同時也又讓他掌控儒學的想法,儒家太可怕了
所謂教化,不過是掌控而已。
他想要兒子學習這門手段,一開始淳于越教導的所有知識都是嬴政過目之后的,甚至他對扶蘇說的每句話也都有記錄。
只是隨著扶蘇越長越大,越來越優秀,果敢剛毅孝順明理,嬴政對他就越發滿意
也因此在他的請求下,嬴政也給了他許多權利,同時也應了兒子的要求,不對他過度關注。
嬴政明白被人監視的感覺,兒子不愿意,說出反對的意見之后,就不去做了。
可是
就是這么一放手,竟然讓扶蘇跟儒家更加親近,讓他腦中竟然有了大同世界的向往
也慢慢的他對嚴格的法治有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