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抱著努力學習的勁頭,再次重新振作的洋子真的進到這個學校時才發現,原來這里的同學們都與她所以為的那種精英學子,毫不相同。
學校除了對于著裝,言談還有禮儀的要求有些近乎嚴苛,而且不能隨意出校以外,平時上課的時候,老師們的態度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好說話到近乎軟弱。
成績再差都能得到正向的反饋;不想學也并不勉強;作業也不強制要求;上課時甚至可以隨意坐在一起聊天玩鬧。
因為學院的主要經營范圍是高中部,初中和小學的學部總共才三個班,都沒多少人,小學部這一個班里加上她也才就17個學生。洋子剛轉學進來沒多久,就直接登頂班級第一,而同學們當中分了好幾個小圈子,在試探過新來的是個格格不入的人后,她幾乎就被半孤立了。
雖然并沒有想過一定能交到朋友,但是對于自詡經歷過社會打磨的成年人來講,這么快就被同學們冷落,確實是她沒想到的事情。
也并不是說這些女生們每天上課都什么事也不干,很多有孩子都是在某個方面有著相當優異的成績就像洋子前面坐著的原田沙里,家里是有名的音樂世家,父母都是大樂團的樂手,因為小時候就跟著祖母學習,所以在大提琴上的造詣早就遠超同齡人。
音樂老師會夸對方很有天賦,但實際上在旁觀者的洋子看來,所謂的家傳便已經是一種天賦了。就像傳統音樂課上,她和另一個觀世流弟子家的女兒,對于能樂的鑒賞總能高出其他同學很多倍,便是如此。
真的是因為她們倆是學這個的天才嗎
不過是因為從小耳濡目染,甚至像她這樣,可是三四歲就已經開始學習能樂的基礎了。比其他人厲害,能更快舉一反三不過是訓練的結果,再正常不過。
洋子不是天生就來自這種富裕階層,她很難接受這些有錢人包裝努力、美化苦痛、鄙夷世俗的行徑,所以也很難和現在學校的同學們處好關系。她情愿她們都像以前學校那些每天嘻嘻哈哈,玩耍打鬧的幼稚小孩子一樣,也好過如今高傲的姿態。
而她那種仿佛沒有退路一樣的認真和上進,也是周圍的同學們無法理解的東西,自然便會下意識地去排斥。
小孩子是最純然也最殘忍的了。
洋子把作業和書本放進了書包里,看了一眼教室中四散成團,聊著各自圈子的新鮮事的同學們,仿佛看到的是未來的一群又一換情報拓展社交圈的名媛貴婦。
如果室町道明想要培養自己成為這樣的人,那他注定要失望了。
可能這很好,這也是人生的千萬條選擇之一,
但這不屬于室町洋子。
她背起書包獨自走出了教室,不在乎任何人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