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像王羲之這樣連入道都無法做到的,也不僅他一人,其中最令人意外的,就要屬大將軍桓溫了。
桓溫與周誠的關系匪淺,加上他在云臺觀住過半月有余,與云臺九子也有不錯的交情,原本近水樓臺的他,應該是修道最為順利的,但是他與王羲之一樣,卻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入道。
為此周誠還特地在他們二人身上花費了許多心思,不過最后的結果并未改變,兩人依舊無法修道,周誠只說兩人自有各自的機緣,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似乎因為桓溫無法入道,周誠對他最小的一個兒子桓玄格外關照,不僅破例將其收入內院,還讓九子中最重殺伐修為最高的北斗道人親自教導。
而桓溫對自己最小的這個兒子也是寄予厚望,還在三歲之時便取了小字靈寶,甚至已經提前定下了表字敬道。
無論是名字還是表字,都預示著桓玄注定不凡,而桓玄也果然不負眾望,雖然年紀尚幼,卻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
整個云臺觀正式入門的弟子中,除開蘇若蘭和謝道韞,還有最早跟隨周誠,已經全部成就元神的云臺九子,就要數桓玄和謝玄最為優秀了,而因為兩人的名字都是玄字,慢慢的便被合稱為‘云臺二玄’。
半年之后,道宮之上霞光萬道,一個個寶光四溢的文字沖天而起,這些文字組合排列,最后形成一篇篇淺顯易懂的文章,很快一則消息便傳遍天下,可供所有人修行的道經終于面世了。
人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自然是吃飽穿暖,當整個社會進入了人人修道的時代,慢慢的人們就發現,自身對食物的需求越來越淡了,而且有了那些不可思議的神通后,整個社會生產力也發生了極大地變化。
而這些生產力,全部被周誠這位國師,這位天下道門的領袖轉化為了一場空前盛大的建造熱潮。
整個東晉王朝都在全力開采這個世界的銅鐵金銀等物,而這些礦產并未用作鍛造武器鎧甲,而是被打造成百煉精鐵,還有符篆銅,而那些金銀也沒有制作成奢侈品,而是全部被元神境之上的強者祭煉,變成了一件件古怪的法器。
對于周誠的這道法旨,一開始有人疑惑,不過卻沒人去質疑,而法旨的執行者竟然是當朝太后褚蒜子。
小到各地礦點每日的開采量,大到每件法器的樣式和要求,都是褚蒜子全權負責。
與整個天下如火如荼的情況不同,建康道宮顯得清凈異常,除了那無數交織在道宮上空的強者氣息,整個道宮看起來空無一人。
大將軍桓溫一身戎裝走入道宮,沒有任何人引路通報,他便來到了道宮主殿云臺殿外。
“見過大將軍,師尊已在殿中等著大將軍了。”大殿門外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女對著桓溫施禮說道。
桓溫見到此人連忙還禮:“有勞道韞仙子。”
在殿外迎接桓溫的,正是謝道韞,而她也像許多轉世之人一樣,沒有主動選擇恢復前世的記憶,現在她還只是謝氏女郎謝道韞,當朝國師的親傳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