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映婁就扮的副末,他踏上一步口中唱道,“上元燈月皎如霜,伴香火輝煌。轟雷一派響春江,村坊人賽愿,幡鈴掛,紙錢香。”
這里便接著了韋影娘的話語,觀眾仿佛隨著韋影娘看向了岸上的景色。
阮大鋮又出來念集唐詩,“柴煙衣上繡春去,清隱山書小篆文。明月自來還自去,不知何處吊湘君。”
他念得極為認真,念完馬上一揮手,一幫群眾演員上了戲臺,裝作四處亂走的模樣,因為人很多,好些都不是戲班的,都是阮家的家奴來跑的龍套。
等群演登場,阮大鋮轉向龐雨一抬手,“生角上,龐小友!”
龐雨扮演的就是男豬腳宇文彥,他以前大學入過話劇社,但演男主角還是頭一次,戲份這么重,自然心情稍稍有些激動。他拿著戲本登臺,口中大聲念道,“人甚擠簇,不免在廊下人稀處立一立,多少是好。”
然后踩上凳子,裝作在回廊下站立。群眾演員一起叫道,“你看跳燈的來了。”
又一眾閑雜人等上了臺來,扮作龍燈、小鬼、張生、法聰、紅娘的,照例還是阮家的家仆丫鬟婆子等群演。
龐雨看到阮大鋮又在打手勢,連忙找到自己的戲詞大聲道,“你看又一群看燈的人來了。”
那旦角女子扮演女主角韋影娘,穿著個男裝,帶著丫鬟上臺來,這女子長得不怎樣,但勝在腔調學得好聽。
方才那幫群眾演員此時拿了燈籠,從右邊來到舞臺中間。
其中一人大聲喊道,“我們是打燈謎的,這些看燈的相公官人們聽著,我這燈謎兒,比常年兒不同,是幾句俗話兒,打古今的人名,打的著的,拿這一串錢去作彩頭。打不著的,照依我這串錢的數,輸與我們。請打一打。”
龐雨乘著他們說話,已經看了戲本,待那人一說完,就上前一步到燈籠前,作一個仔細看燈謎的模樣。
阮大鋮眉飛色舞,龐雨加入排戲,讓這出春燈謎順暢的進行。龐雨不但節奏掌握恰當,表情動作也十分貼合,而且龐雨的形象也頗為符合阮大鋮心中的人設,看著作品再次成形,并且更加接近設想,阮大鋮自然興奮莫名。
那群演提著燈籠,對龐雨大聲道,“請這位公子猜一猜這四句是誰的人名。不是竹筒沒右邊,還是驢兒沒右邊,閣下右眼長松樹,小姐櫻唇不見得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