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的軍隊很強,也很多。
秦軍百萬,陸地海上,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三衙大軍,更是數量驚人,這些年征服滅亡了多少周邊蠻夷,數不盡勝。
百戰雄師,所向無敵。
這是一把最鋒利的劍,但現在,皇帝開始考慮的已經不再是這劍的鋒利,而是這劍的安全。
高句麗、新羅、百濟、東瀛、流球、林邑、扶余、突厥、吐谷渾、吐蕃、薛延陀,以及西域諸國等等,很多都已經成為了歷史名詞。
大秦的軍隊遍布四面八方,都是百戰精銳。
這些軍隊基本上隸屬于三衙,這些年又興起了一個強大的騎士階層,加上那些軍功封爵的軍事貴族們,可以說這是一支毫不弱于這些年興起的科舉文官集團的勢力。
在邊地,有著數千記的大大小小的封侯們,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軍功貴族們,從國王到男爵,九等爵位遍及東西南北。
而在邊地那些新征服開拓之地,朝廷更是遷移授封了數以萬計的騎士們,這些大秦軍隊的核心骨干,是朝廷最有力的戰斗軍官團。
毫不夸張的說,大秦這些年能打下這么大大的疆域,這些軍事貴族和騎士們確實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他們分封邊地后,也為朝廷守住這些邊地,再次立下大功。
可現在皇帝不得不往另一個方向想,這么強大的軍事貴族集團,會不會太強大了,能不能一直忠誠可靠,當他死后,他的子孫能得到這些人的效忠嗎?
還是說,這些人早晚會成為北魏的六鎮邊軍?
皇帝不敢確定,他只知道這些人這些年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現在大秦的軍事現狀,并不太好。
“朕要重新調整一下帝國的軍事部署。”
宣政殿。
皇帝難得的召集了御前大們,這幾年,就算有事,皇帝也一般是先派人跟太子說,或是召見太子,然后再讓太子代他來主持宣政殿會議,與宰輔們商議處理。
今天皇帝意外的召開這次會議,大家來前都不知內容,但也知道事情不簡單,誰知道一開始,皇帝就說出了要調整軍事部署。
國家大事,在祀與戎。
兵馬軍事,這是軍國大事。
而且他們相信,這絕不是什么簡單的調整兵馬部署之類的,因為若是如此,則根本用不到皇帝親自主持這個會議,他一道圣旨,或是太子的一個令,就足夠了。
這必然會是涉及深遠的一個調整。
皇帝的兩鬢已經有了些白發,有些大臣驚覺自己上次見到圣人已經是幾個月前的事了,那時圣人還是滿頭烏發,怎么現在都兩鬢發白了?
羅成手指輕輕的敲打著面前的御案,太子坐在一邊,正襟危坐。
“我大秦繼承隋,軍事制度上也是繼承隋制,一開始也是以府兵立國,后來稍有改變,增加了禁軍募兵,再后來把內府從衛府中獨立出來,整合成內衙親軍,此后多年,基本上都維持這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