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東宮屬官分立兩側,輒越數百人,卻皆嚴整,只聞道樹上蟬鳴鳥啼,不聞絲毫其他雜聲,當真是威嚴堂皇不已。
蕭照臨亦盛服冠履,身著玄金色儲君袞服,羅衣羅裳,衣畫而裳繡,是有九章,又層層疊疊,繁復至極,還有各式組玉佩加身,只看一眼便覺得累贅,更別說是在仲夏如此穿著,雖不必蕭照臨親自行走,但只坐著定已是燥熱難耐,謝不為倒當真對蕭照臨有些同情。
不過,他自然不會將心中情緒顯露于面,下車之后便隨著內侍所引,快步趨至蕭照臨車前跪伏參拜。
蕭照臨抬手虛撫,就有張叔親自扶起了他,如此禮后,謝不為便想回到車后,乘屬車往皇陵。
卻不想,竟被蕭照臨喊住,他只好站立原地,再對蕭照臨稍拜,靜聞蕭照臨吩咐。
“謝卿與孤同乘吧。”蕭照臨語調沉穩,但說出的話卻讓在場所有人皆有一驚。
雖說私下里,皇室未必能比世家多哪些排場,甚至在大多時候都稱得上親和,就連皇帝也常與世家大臣同席而飲。
但在如此陵廟巡謁的大場合,君臣之別便大有講究。
即使功如瑯琊王氏王丞相,在魏朝南渡之初,便有“王蕭共天下”的故事,但在面對天子同座相邀之時,也要推辭道,“使太陽與萬物同暉,臣下何以瞻仰”以全皇室之威。
是故,從公而論,蕭照臨雖還不是天子,只是儲君,但同樣代表了國朝皇室之最尊,此番相邀謝不為同乘,實為大大不妥。
更何況,蕭照臨可以是那個元帝,可謝不為卻無瑯琊王氏王丞相之功,便更加逾矩。
但,若從私而論,倒是略有不同。
蕭照臨與謝不為的君臣相好的傳言著實不算空穴來風,蕭照臨曾兩次大駕相救謝不為,而謝不為又是第一個留宿東宮正殿之人,在旁人看來,已算是坐實了他們二人的關系。
隊列中的世家子弟頻頻相顧,皆有戲謔笑意。
而前朝之中,皇帝出行駕巡也不是沒有過與寵妃同乘的先例,雖可算荒唐,但也并非少數。
且蕭照臨此番還夠不上天子出巡,若要與“寵妃”共乘,也可只算是風流之事,倒也不會太為人詬病。
謝不為自是能想通其中兩層含義,他倒不是覺得蕭照臨是為了拿他作“寵妃”,可能還是想在世家子弟面前顯示出儲君對他的看重。
但即使本意是好,卻也讓他為難。
畢竟這雙重含義必定是密不可分的,且好事者肯定更加愿意以“寵妃”作釋,到那時候,他與蕭照臨的關系可真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就在他猶豫之際,蕭照臨隔著冕冠九旈白珠的視線陡然微冷,又再一聲催促,甚至還向謝不為伸出了手,黑色革制手套上的銀戒反射著太陽的光輝,有一瞬的刺眼。
“謝卿,快上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