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觀臨也沒說話了,或者說他也認可了常歲寧的話,她是懂得那條底線在何處的,她自己行事底線不明,但論起踩旁人的底線,卻是一把好手。
事已至此,他只能問一句“刺史可知那些藏書共有多少冊”
常歲寧繼續書寫“今日粗略一觀,加上重本一起,七八千冊是有的。”
呂秀才赫然止住了呼吸,多多少
一千,兩千,三千,四千,五千,六千,七爹娘太奶靈寶天尊玉皇大帝至圣先師孔夫子啊
呂秀才在心中語無倫次地連聲高呼。
駱觀臨到底是見過世面的,此刻尚能冷靜地問“這七八千冊,全都要謄抄下來”
她方才也說了,這其中必然也有重本,重本是指在別家、或是市面上有過流通的。
此前她向顧家虞家索要書籍時,要的全是孤本珍本,重本一概不取。
駱觀臨估摸著,這七八千冊里,大約也只有六七百冊左右的孤本與珍本他當真膨脹了,竟然用了“只”這個字。
六七百冊已經非常可觀了,加上她這些時日得到的“捐贈”近三百本如此一來,她手中便握有足足千冊珍本藏書了且全是一本難求的稀品。
縱觀古今,這個數目已令大半藏書大家望塵莫及了。
然而轉念一想,此乃她“集眾家所長”而得,整座文氣繁茂的江都城的珍貴藏書幾乎都聚集在這里了,數目上能不壓人一頭嗎
“是,都要謄抄,不僅是孤本珍本。”常歲寧道“但凡不是兩冊重合的,全都要抄一份。”
之前她不要顧家他們手中的重本,那是因為想用時隨時能取,肉末還在鍋里,可這些藏書不一樣,一旦離開江都,日后便不一定好找了。
與其之后去別處費時費力搜尋,倒不如自己抄留一份。
“除卻彼此重復的,料想也有三四千冊”駱觀臨道“這要何時才能抄完”
“所以要找很多人來抄。”常歲寧道“顧家虞家他們都可以出人,還有這些時日招募而來的文人,應當能湊出個百十來人。”
她筆下在書寫估算的,便是各處能湊來抄書的大致人數。
呂秀才鼓起勇氣清了清嗓子,雙手攥在身前,笑容謙虛卻又不敢太謙虛“刺史大人在下雖不才,于筆墨之上,卻還勉強算得上是個長處”
常歲寧會意頷首,又笑著看向姚冉“到時你們都去。”
呂秀才攥起的手分開,攥成兩只拳頭,激動不已地看向姚冉。
姚冉卻看向常歲寧,不確定地問“我和呂先生都去了,那大人身邊何人來做事”
她與呂秀才不同,她自幼不缺書看,未曾體會過讀書難的感受,此刻對那些藏書固然也有心動,卻只是寥寥。相較之下,她是永遠將常歲寧擺在頭一位的。
“無妨,我這里還有錢先生就夠了。”常歲寧笑著看向駱觀臨。
駱觀臨“”
好好,這么使他是吧
“對了,到時讓錢娘子,錢郎君也與你們一同去。”今日駱澤不在書房中,常歲寧特意補了一句,并且一視同仁地加上了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