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太傅有此提議,口中原因有三。
在褚太傅看來,首先,魏侍郎此人腦子與嘴皮子都很好用,擅長應變,很適合邦交周旋。
其次,夠年輕,而又足夠沉著,可彰顯大盛人才濟濟,年輕一輩中亦不乏可用棟梁之才。
最后,生得好看,比那些歪瓜裂棗們,更適合代表大盛的形象顏面。
眾官員聽到最后一條,皆下意識地看向左右,企圖找尋老太傅口中的“那些歪瓜裂棗們”所在。
魏叔易則流露出受寵若驚之色。
看來褚太傅今日的心情的確很好,竟然破例當眾夸人了,且非陰陽怪氣的夸法兒。
由此亦可見,太傅如今待他,確實很有幾分好感了。
這與他這大半載來,凡遇朝臣試圖質疑“常娘子”時,總會站在“常娘子”這一邊有關雖然大多時候,表面來看,他也只是依據圣意行事。
但幾次下來,褚太傅私下待自己的態度愈見和緩,魏叔易心中便慢慢有了答案他想,太傅大約也已察覺到了那具軀殼里,藏著的是他昔日學生的魂魄。
他下意識地看向妹妹,又下意識地想這原本應當是屬于他的機會吧
見此一幕,吳昭白強壓下作詩的欲望。
勝吧,誰能勝得過她。
而她未敢直言的,還有一句她很想近距離地觸摸一下,她沒有機會碰觸過的政治天地。
吳昭白有些怔然。
那扎了根的心意,經此匪夷所思的萬般阻撓,竟仍滅絕不了它的生長此一點,也非他所能夠控制。
吳昭白愣住,就這么定下來了春白真要跟去東羅
祖父,父親母親,春白,都是頂頂好的人。
吳昭白心中升起一絲自棄之情,回去的路上,不禁消沉地問妻子“夫人是否也時常覺得我一無是處”
“我便知道兄長一定在此”魏妙青眼睛亮亮地走過來,迫不及待地問“兄長,我聽聞常娘子率軍大勝,可是真的”
吳春白卻格外堅持。
隨著聽書先生拍響手中醒木,喧鬧的四下很快安靜下來。
末了,魏叔易又叮囑一句“還有,暗中前往,不宜聲張。”
吳昭白陷在怔然中,一路失神未語。
三日后的清早,魏叔易與吳寺卿一行出使官員乘坐車馬,浩浩蕩蕩地離京而去。宋顯與譚離,也在其中。
魏叔易心思不在此,正想著如何打發妹妹時,恰有一名女使尋來,行禮后,與魏妙青道,吳家女郎請她去鳴風茶樓喝茶聽書。
此刻,榮幸之余,魏叔易亦主動出列,向龍椅上方揖禮“臣魏叔易,愿代圣上出使東羅,以襄我朝邦交。”
若他兒有這般想法,不懼險阻也要主動增長閱歷,借此磨礪自身,他大約會很寬慰,認為后繼有人。
“她”就是在大云寺的天女塔中回的魂,那偌大的大云寺,只怕是“她”的地盤,求來之物,想來對“她”無用。
在此之前,他對天意弄人四字的認知,終究是過于膚淺局限了。
很快,他的兒子阿憲也跑了過來“阿爹,外頭可熱鬧了,咱們出去買糖吃吧”
所以,滿朝上下求而不得的,那名為“投太傅所好”的無上秘笈,竟是叫他魏叔易陰差陽錯地尋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