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知親屬的環節,就得知死者的生母已經去世了。現在看到這個詞,她不由的展開旁邊的紙頁,一項項核對過去。在親屬那一欄,很快發現了死者母親的名字,以及后面的備注后續詳細檢查中未發現任何人為干擾痕跡,推測認定,當事人因車禍臥床休養,無力在火勢較小時逃出,最終在火災中死亡。
后面還簡略附帶了火災具體的位置,以及時間,起火點等信息。
除了死去的生母,死者法律上的親屬還有生父、繼母、繼弟,以及奶奶。
想起那天現場的銀發老人,也隨之往下看到了老人的信息,姓名那一欄,她和所有人不同,她有兩個名字。一個是正常的漢字,另一個,是筆畫奇怪、完全認不出的異體字。再往后看,老人現在留存的地址,竟然依舊是標注了火災的那棟房子。
這兩個信息,莫名給人一種微妙的不適,再聯想起死者死亡當天,老人嘴里喃喃著“我錯了”,她忽然升起一個詭異的猜測死者身上的情蠱,或許就是這位血親給她下的。
但是,為什么呢
她急切地想要尋找答案,手下一慌,誤觸到墜在死者手機上的那個吊墜玩偶,輕微的、屬于錄音的雜音后,玩偶發出了聲響是女聲哼唱的搖籃曲。
這打斷了之前的思緒。
她下意識將玩偶拿了起來,放在掌心,手指印上去,便發現上面褪漆最厲害的地方,剛好就是手指的位置。不難想象,死者生前,應該無數次將其握在手中把玩。
應該很想念自己的媽媽吧。
細微的哼唱聲“滋滋”了一下,突然中斷,像是沒電了。此時界面上顯示出“查看電池”的功能提示,“如影隨形”反射性地點擊了鍵位,放電池的地方很快被打開,但里面不止有電池,還有張被折成小小圓筒的紙。
是張遺書。
親愛的女兒
我是媽媽。
當你看到這行字的時候,我應該已經死了。對不起,我傷得太重,我不知道我能堅持多久,或許明天,也或許后天。我很努力的想活下去,但我越來越能感覺到我的虛弱,假如你還是看到了這封信,那么,對不起,寶貝。
家里的存折放在衣柜的最里面那格夾層,密碼是你的生日,里面的錢應該夠你讀完高中。我不在的時候,不要相信你爸爸,也不要把錢交給任何人,包括奶奶。
假如他跟別人結婚了,你不要跟過去,就跟奶奶住現在這里,知道嗎
我知道你膽子小,又容易多想,但不要怕,媽媽死了也是媽媽
這封遺書上的某些字跡有些模糊,似乎是被淚水打濕過。
看完這些,心中難免有些悵然,但除了這些情緒,內里的信息也讓她下意識看向死者母親那欄的死因備注。相互核對印證,死者母親似乎當時已經命不久矣,但最后她并不是病逝,而是死于火災。
再繼續往下翻看其它資料,死者的生父,也就是白先生,他口不擇言時并未說謊。死者確實有條“疑似參與賣y”的案件記錄,就在一年前左右,但沒有和男人發生實質上的關系,因此是被警告處理。但除了這條,死者還有兩個案件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