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股遺民在數十年的時間里,已然通過婚假、耕種與狩獵交流等事慢慢熟悉,乃至形成互助共存的關系了。
如今,為了讓遺民能得到夏侯惠的庇護,山民們對為魏軍引道這種舉手之勞,也是愿意幫襯一把的。
反正,自從他們與灊山遺民共存后,諸如鹽巴鐵器等生活物資,已然通過灊山遺民的關系尋諸如蔣班那些鄉閭交換了并不需要擔心,他們引路而魏軍偷襲皖城不利,江東后知后覺封鎖道路斷了他們交換物資的途徑。
且他們的幫襯也是有條件的。
如魏軍果真偷襲得手、占據以皖城為中心的谷地了,那就將鹽巴鐵器等日常物資的作價弄低一些,讓他們生活稍微好些。
這個要求很卑微。
卑微到夏侯惠聽罷都不屑一顧。
此不過是舉手之勞罷了,無需考慮他人意見且不管能不能奪下皖城,他都已然打定主意,要作書讓孫叔安排個機靈點的家生子來淮南專職與灊山蠻做生意了。
稀罕山貨換鹽巴鐵器,指定是大賺的生意啊
都快窮瘋了的他,怎么可能有目無睹讓利給他人呢
但他也遲遲沒有給予蔣班回復。
因為他能滿足灊山蠻的要求,但很難做到灊山遺民索要的報酬。
被文欽攻伐過的他們,也終于明白了很難再繼續藏在山中自給自足,甘愿出山被官府落籍編戶為民,所求者乃是足夠養活家小的田畝。
這點倒是沒有什么難處。
如今魏國的中原腹心之地,尚未恢復到天下喪亂前的人口,各州郡閑置的田畝也有很多,遇上這種為國添戶的好事,官府自然也不會吝嗇劃分田畝。
但他們擔心落籍后會被世家豪右或者官府小吏欺凌,故而挑選了二十勇猛善戰之人要給夏侯惠當扈從,冀望著通過這層關系得到庇護。
待遇嘛
則是每人百石就好。
百石俸相當于亭長,也就是俗稱斗食小吏的食俸。
以將軍扈從需要在戰場上搏命的風險來算,他們的要求并不過分。
夏侯惠也不覺得過分。
只是,如今的他委實沒錢啊
京畿陽渠塢堡那邊的收入,他都讓孫叔拿去養小兒了;且茍泉與張立代為招募扈從也是需要養著的,日常所需的錢財就將他俸祿給消耗完了;現今依著灊山遺民的要求,還要再添個兩千石的缺口,他去哪弄來財帛填坑啊
在軍中任職,要想獲得俸祿之外的財帛,要么拼命立下戰功坐等賞賜,要么去做錄在軍律軍規中的不法之事、效仿曹洪當個“軍中豪右”。
但成大事者,必然要先愛惜羽毛
心有大志的他,怎么可能效仿曹洪以權謀私敗壞名聲
唉,果然。
奉公守法之人,往往都囊中羞澀
且拋開無力承擔灊山遺民甘為扈從食俸之事不提,從軍爭方面考慮,他也不敢給蔣班做出確鑿的答復。
倒不是覺得偷襲皖城難以功成。
在如今江東的印象中,魏國淮南戰線是無力征伐的,只要魏軍行事隱秘,奪下以皖城為中心的谷地并不難。
且不需要擔心江東遣兵來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