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衍與楊祚也在面面相覷。
他們也得到遼陽縣快馬傳遞的軍情了。
知襄平城沒有多少兵力的他們,擔憂后方有失,只留兩千兵力駐守遼燧便倉促趕回來。途中接到公孫淵命令時,讓他們眼中泛起了苦澀以及絕望。
“王命不可違。”
最后,還是卑衍率先收起了沮喪,面目決絕且猙獰而道,“爾今,唯有殊死一戰而已。”
“唯。”
沉默片刻的楊祚,也吐出了一口濁氣,“殊死一戰,以報王恩!”
只不過,有時候決心是無法改變實力差距的。
仲夏五月末。
每日午后都有降雨,或大或小。
引兵倉促趕回來的卑衍楊祚,與渡過遼水的魏軍相遇襄平城外十五里的首山。
無需搦戰,雙方都很有默契的休整半日后便引兵鏖戰。
第一戰,料定敵軍更焦灼的夏侯惠,采取了守勢。
乃是以輜車橫前、長矛三重,盾櫓充隙、挾以強弩,間雜從蜀國繳獲且被馬鈞改造過的元戎弩,設霹靂車在陣中,別遣騎兵在半山腰威懾,坐等遼東軍來戰。
卑衍楊祚也如他所愿。
仍是楊祚前督步卒逼來,卑衍引后軍策應,縱騎左右侵擾。
是時,魏軍陣內矢石并發,遮天蔽日,令遼東軍皆膽寒,哪怕督領前部的楊祚身先士卒,在親衛部曲的護衛下逼近逼近了車陣短兵相接,但苦戰了半個時辰仍無有破陣的希望,無奈退了回去。
三日后,第二戰。
是夏侯惠主動進攻的。
這讓剛剛總結前番戰事、重金募得千余敢死先登以破魏國車陣的卑衍楊祚,有些措手不及。
但也不疑有他,徑直引兵來決死。
只是這次他們敗得更快。
原來,夏侯惠前番采取守勢,是想起了王頎先前的諫言,為了尋出戰力不高的高句麗屬兵、韓濊仆從軍。故而在這次鏖戰中,他讓許儀部在前穩住戰線,別令王頎與弓遵兩部直撲高句麗屬兵與韓濊仆從軍而去。
王頎與弓遵不負所望,一舉將彼擊潰。
所謂兵敗如山倒。
隨著高句麗屬兵與韓濊仆從軍大潰,在己方陣內狼奔豕突了起來,正欲死戰的卑衍楊祚徒呼奈何,唯有再次收兵。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屢戰屢敗的遼東兵將,士氣低迷,就連卑衍楊祚都明知無力回天了,但職責所在,他們還是鼓舞兵將與魏軍開展了第三次鏖戰,
這次,夏侯惠將鶴翼營藏在陣中,待雙方步卒甫一短兵交接,便以三百甲騎為矢鋒,直接踏破了遼東陣列。而銳氣早喪的遼東軍,在當者披靡的甲騎面前,絲毫沒有抵抗之意,直接扔了兵杖返身亡命。
戰事從開始到結束,猶如走了個過場。
也徹底擊潰了卑衍與楊祚的斗志,帶著殘部灰溜溜的遁入襄平城內。
其實,他們的死傷也沒多少。
拜魏軍三戰都沒有追擊、釋放俘虜所賜,除去一些自奔亡命者之外,他們帶回襄平的兵馬猶有四萬余。
其中,還是拋棄了五千余傷兵的緣故。
但也正是這五千余被拋棄的傷兵,徹底令遼東士庶人心向背、襄平淪為孤城。
因為雨季來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