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報可能會撒謊,但戰線不會,潁昌被岳云攻克之后,金兀術狼狽逃竄至汴梁,渡過黃河,生怕南宋軍隊追擊。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岳云、張憲被斬首示眾,岳飛在風波亭大理寺被冤殺。
岳云死的時候,二十三歲,已經從軍十一年,為國征戰七年。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元輔先生所請,朕以為并無不可。”朱翊鈞總結性的說道,答應了張居正所請。
他引用了一句李白的詩詞,表達了自己不會因為年少,就丟失志向,會好好的做好這個皇帝奮祖宗余烈,讓大明變得更好一些。
“陛下英明。”張居正俯首說道。
“陛下英明。”群臣紛紛俯首見禮。
自從刺王殺駕案以后,小皇帝的懶散不見,雖然年紀尚幼,但說話已經很有條理了,就以兩次駁斥葛守禮彈劾張居正亡人臣之禮來看,陛下睿明日開,已有明君之相。
小皇帝這個改變,到底是因為刺王殺駕案,還是因為懼怕張居正,還是其他原因,群臣并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們很清楚,這種改變對大明是有益的。
當然有些人看到小皇帝這種改變,就會如鯁在喉,寢食難安,大明的皇帝就應該老老實實的在乾清宮、文華殿、奉天殿做個會蓋章的神像
朱翊鈞這樣的皇帝,不是有些人期盼的
想要把手摸向京營,小皇帝是不是可以安排落水了
廷議很快結束,朱翊鈞答應了自己要考校武藝,其實就是去露個臉,具體的事情,由兵部左侍郎吳百朋、薊鎮副總兵楊文負責。
“兵部左侍郎吳百朋如何”朱翊鈞看著奏疏問張居正主持校考武藝的兵部左侍郎。
張居正想了想說道“吳百朋和海瑞是好友。”
張居正把吳百朋和楊文二人的履歷介紹了一下。
吳百朋和張居正是同榜進士,多年主持平倭之事,親自指揮了揚州平倭、虔州剿倭、三巢治亂,是大明朝堂之上,除譚綸外,少有的擁有軍事天賦、能夠指揮軍士作戰的文官。
而楊文是戚繼光南兵的核心人物,譚綸在做臺州知府時候招募的鄉兵,以戰功升任薊鎮副總兵,楊文在薊州,主要負責練兵,戚繼光的南兵共有六千人,其中有三千人,就是楊文負責訓練的。
在軍事上,譚綸招募的臺州抗倭六虎是南兵的主要將領;在政治上,吳百朋、譚綸、張居正都會為南兵說話;在經濟上,南兵完全仰賴朝廷給銀、給糧。
南兵是一個復雜的集合,戚繼光是最閃耀的那一顆明珠,南兵也從來都不是戚繼光的私軍。
上一次戚繼光封爵后,玄武門外還腰牌之事,一些個看戚繼光不順眼的言官,開始上奏彈劾,即便是張居正不開口,也自然會有人為戚繼光說話。
吳百朋和海瑞是好友,倆人一個性格,眼里揉不得沙子,馬芳賄賂之事,就是吳百朋發現的,但是彈劾并不是吳百朋發起的。
因為吳百朋人不在京師,而是在薊州、永平、山海關閱視戚帥轄下三鎮之地的長城鼎建。
這也是晉黨面對張居正一拳又一拳無力招架的原因。
宣府大同在閱視鼎建,薊永山三鎮也在閱視鼎建,這三鎮的長城鼎建沒有問題,宣府大同問題這么大,這就只能挨打了。
戚繼光手中有六千南兵的銳卒,還有十萬三鎮之軍,手下有陳大成、楊文這等悍將,再加上朝中有譚綸、吳有朋兵部明公,而戚繼光本身又封了爵,成了武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