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拍了拍手上的土,笑著說道“這東西,吃多了胃酸,可是那也得吃多了,救荒絕對好用。”
廷議就像每日的太陽會照常升起一樣,廷臣們魚貫而入,二十七個廷臣今天多了兩個人,張翰和萬士和,他們恭候在文華殿外,等待著廷議的結果。
張居正,在楊博和陸樹聲致仕的奏疏上,在舉薦張翰和萬士和的奏疏上,寫了自己的浮票而后遞給了張宏,張宏送到了皇帝的御案之上。
朱翊鈞看了兩眼,拿起了萬歷之寶,蓋在了四本奏疏之上,下章吏部。
“楊太宰。”朱翊鈞看著楊博開口說道。
“臣在。”楊博趕忙俯首說道。
朱翊鈞看著楊博白發蒼蒼,滿臉的褶皺,感慨的說道“謝楊太宰為國奔波多年,回籍閑住路上可用官驛,防止宵小驚擾。”
“臣愧不敢當,臣慚愧,臣叩謝陛下隆恩。”楊博甩了甩袖子,恭敬的跪在地上行禮,略帶一些悲戚的說道。
他的前半生是耀眼的,他的晚年是羞恥的,至少他不忠于自己的內心做事,明知道不對,仍然在做,但終歸是致仕之后,大節無虧。
“臣告退。”楊博再叩首,這一走,就是永別,這一走,就永遠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楊博站起來的時候,推開了葛守禮要扶他的手,一步一步的退到了門前,又作了一個長揖,才離開了文華殿。
走出文華殿的楊博,面色是極為復雜的,還帶著幾分輕松。
能夠全身而退,讓楊博格外的慶幸,人老了,就求一點史書上的名聲,晉黨日后如何作妖,都跟他楊博沒有關系了。
楊博走的時候,朱翊鈞還跟楊博告別,謝楊博這么多年為國奔波,但是輪到了陸樹聲離開時,小皇帝連開口說話的意思都沒有,任由陸樹聲自己離開。
陸樹聲只好跪地五拜三叩首,而后一步步的退出了文華殿。
張翰和萬士和入殿,三呼萬歲,跪在地上。
“大臣受國家厚恩,當思竭忠報國,洗心滌慮,用心辦事便是,二位明公免禮。”朱翊鈞揮了揮小手,示意張翰和萬士和入座廷議便是。
“兵科給事中張楚城仍劾王崇古養寇自重,弛防徇敵。”張居正拿出了一本奏疏,這是昨天晚上說好的事兒,王崇古回宣大繼續做總督兵務、俞大猷入京領斧鉞,換譚綸總督京營和張四維回朝。
張楚城,荊州府江陵人,和張居正張江陵是同鄉,也是進攻晉黨的急先鋒,張四維輸賄給高拱,風波已經平息,但是張楚城咬著不放,非要彈劾到張四維罷休,才肯終止。
而彈劾王崇古的兩封奏疏,也是由張楚城發動的。
所以李樂根本沒必要怕晉黨,晉黨更害怕張居正的報復。
“臣請陛下明鑒,此事五月的時候,已經廷議過一次了。”王崇古站起來,對著月臺上的小皇帝行禮。
王崇古出爾反爾
和楊博的灑脫完全不同
朱翊鈞差點沒忍住自己的笑容,外甥果然只是外甥,哪有自己的官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