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臣不事觀星,不能為陛下解惑。”張居正義正言辭表示,他不會
他就知道這么點內容,還是現學現賣的。不要再問了。
朱翊鈞頗為遺憾的說道“先生啊,困而知之,是先生教給朕的道理,有了疑惑就要解開,才能獲得更新的認知;先生也講矛盾相繼釋萬理,知行合一,知行相繼,才能致良知;先生也講弘毅為士人,不弘不毅餒弱,懦夫也;先生總是說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朕不解,先生為帝師,為何不為朕解惑”
“先生連天下權豪都不怕,為何會怕小小的困惑。”
“先生先生”
張居正真的麻了,全都是他講的道理,現在小皇帝用他講的道理作為火藥和鉛子上了膛,全都打向了他張居正
張居正真的被回旋鏢給打的有些暈頭轉向,俯首說道“臣在。”
朱翊鈞看張居正答話,才繼續說道“先生,前年五月,先帝龍馭上賓詔先生入乾清宮,將天下、社稷和朕都托付給了先生,先生為帝師,孜孜不倦,先生亦言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于陛下之職分也。先生怎忍心見朕有惑而不解惑”
“朕德涼幼沖,先生怎忍心棄朕去也是朕不認真就學,惹怒了先生嗎”
“朕一定會認真學習的。”
悔不該,悔不該
張居正俯首說道“臣為陛下解惑。”
朱翊鈞立刻說道“那歲差,又為什么會出現呢為什么天年比地年要長這很奇怪,而且這四十多年走一度,是四十幾年太陽在天球的相對位置,這么繞下去還會繞回來嗎”
“陛下容臣緩思。”張居正沉默了許久許久,才開口說道“臣只能解答其中一個問題,其他的臣得去慢慢尋找答案。”
“歲差,四十多年太陽在天宮的相對位置會東行一度,這是不準確,堯距東晉究竟有多少年,因為歷代其歷法多有更變,已不可考證,所以虞喜也是大致測算,四十多年,乃是虛數。”
“祖沖之在大明歷中,測算為五十年,至隋唐,李淳風撰寫天文、歷法,不采信歲差,議論紛紛,吵了一百多年,最終確定確有歲差。”
“至元時,郭守敬在授時歷測算,歲差為六十六年又八個月差一度。”
朱翊鈞聞言,笑著說道“越來越準了,咱大明呢,測算幾何”
“大明無算。”張居正像是噎住了一樣,無奈說道。大明在歲差這件事上的表現為零,這件事,張居正也是無可奈何。
朱翊鈞眉頭一皺問道“無算是什么意思”
張居正吐了口濁氣,雖然不想承認,但他還是打算把這件事解釋清楚“無算,就是沒有測算過。”
“后世法常勝于古法,而屢改益密,惟歷法最為顯著,黃帝迄秦,歷凡六改;漢凡四改;魏迄隋,十五改;唐迄五代,十五改;宋十七改;金迄元,五改。惟我皇明之大統歷,實胡元之授時舊歷,承用二百余八年,未嘗改憲。”
“何也”朱翊鈞再問。
張居正閉口不談,一言不發,他知道答案,但是他真的不能說,那不是臣子應該談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