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爾喀萬戶速把亥,根本就不信任土蠻汗會保證他的后路,一旦土蠻汗在全寧衛選擇了向西轉進,那么進攻遼東方向的喀爾喀五部,立刻就被包了餃子,被大明的京營、薊州軍、遼東客家兵兩面包夾,最后變成甕中之鱉。
喀爾喀萬戶的反應極為迅速,跑的很快,但還是被李成梁給咬住了尾巴,追殺了三十多里,留下了一千多首級,狼狽逃竄,大明軍大獲全勝。
戚繼光率部撤回了大寧衛,此戰,大明完勝土蠻諸部。
捷報順著還沒有完全恢復的驛路,傳回了京師,由兵部、北鎮撫司,同時傳入了皇宮之內。
此時大明皇帝朱翊鈞御門聽政,憂心東北戰事的他,對國事有些漫不經心,張居正、葛守禮、海瑞、萬士和都不認識的某個人去世了,請朝廷賜謚號,風力輿論人人稱賢,已經長大了幾歲的皇帝陛下,有些開始叛逆,輿論越說這個人賢,皇帝就越覺得這個人不賢。
皇帝的這個叛逆,不是針對張居正,而是針對這些個朝臣。
“報京營急報”緹騎風一樣的沖進了文華殿內,將一封塘報遞給了緹帥趙夢祐,趙夢祐呈送御前。
所有人將目光看向了拿著塘報的小皇帝,看到小皇帝嘴角勾出了陽光燦爛的笑容,所有人都知道,大明軍贏了,而且是大捷。
“好好好”朱翊鈞站了起來,拿著塘報開口說道“十月十七日,西線薊州總兵陳大成從喜峰口出擊,一路北上,連戰連勝,擊破敵寨十四處,斬首一千二百余級,俘虜三千余,于二十三日在大寧衛與戚帥率領的中路軍會師大寧衛城下。”
“十月十七日,戚帥率領京營從廣寧衛出發,從廣寧衛出塞,相繼收復營州衛、富庶縣等關隘,于二十一日抵達大寧衛城下,斬首兩千二百余級,俘虜四千余人。”
“二十五日,戚帥與陳總兵合并進攻,次日克復大寧衛,斬首一千八百余,俘虜三百人,土蠻汗望風而逃”
“十月二十日,喀爾喀五部在土蠻萬戶速把亥的率領下,襲擾義縣、平虜堡,均被寧遠伯李成梁擊退,斬首共計兩百余,進入相持。”
“二十七日,戚帥再次北上,喀爾喀五部被迫撤軍,寧遠伯率步追擊,斬首一千余級,我大明軍大獲全勝,耀我大明軍威”
朱翊鈞挑重點講明了這次大勝的經過這一輪的攻防看似只有十天,但是出塞作戰克復大寧,就是一場輝煌無比的勝利,極大的提振了大明九邊士氣,敵人,不是不可戰勝的
塘報被傳閱給了廷臣,廷臣開始議論紛紛,每個人都是喜氣洋洋。
譚綸站在了職官書屏之前,指著堪輿圖說道“一旦我們占領了大寧衛,那么我們的東北方向的戰線,就會從長城沿線,變成長城以北的大寧都司一帶,由戰略被動轉為戰略主動。”
“在過去,土蠻汗、俺答汗,可以從燕山長城的北古口、喜峰口等多處關隘,隨時南下,對我大明入寇,洗劫京畿地區,這是在嘉靖二十九年和隆慶元年,俺答汗和土蠻汗曾經做到過的事兒,不是危言聳聽。”
“但是現在,無論是俺答汗還是土蠻汗,再想要入寇,就必須要攻克大寧衛,這就是戰略上的主動。”
“克復大寧衛的意義重大,會極大的增加大明在東北方向的主動,諸位請看,以此次喀爾喀五大營為例,他們想要向遼東入寇,那么我大明軍,就可以從大寧衛出擊,威逼全寧衛,喀爾喀五大營就不得不撤軍。”
“日后土蠻汗再想襲擾我遼東、京畿,都必須要拔掉大寧衛這個眼中釘、肉中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