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肯給一個穩定的價格,三娘子是可以接受的,大不了,就出去搶羊毛。
眼下的公私論始終無法前進,這讓公私論始終未能刊刻天下,主要就卡在了張居正始終不肯把君父、君國、君師進行切割,只有將這些對立而統一的概念,進一步否定,才能合為一體。
朱翊鈞最希望張居正能得到的理論是,君代表的是天下大多數的百姓,代表百姓履行職責,進而地方官員代表地方百姓履行職責。
但是這會引發一個更加恐怖的問題,如果君不能代表多數的百姓,不能代表百姓履行職責,那是不是要換一個君王那評判的標準又是什么
權力,人間至尊的權力實在是太誘人了,足以讓世間所有人為之鋌而走險。
當然,李太后除外,畢竟是自己親兒子,而且親兒子還很有出息,她直接撒手不管了。
張居正太清楚小皇帝的意圖了,所以張居正直接擺爛,根本不予以回答,讓君父、君國和君師仍然一體,讓君王始終維持在一個神圣不可侵犯的概念中。
這是基于踐履之實的,大明朝的生產力或者社會發展,還沒到那個時候,所以,張居正的公私論,仍然是一個不太完整的概念,但對于當下和日后數十年的大明而言,完全夠用了。
因為對公私的定義,本身就已經足夠離經叛道,足夠的指導數十年內的生產和生活了,再進一步,完全沒有任何必要。
朱翊鈞對此只能表示遺憾。
大司寇王崇古負責督辦大明朝皇宮的營造,在陛下離京前,王崇古和工部尚書郭朝賓,先讓陛下參加了奠基典禮。
這個奠基典禮就是皇帝出現的時候,放兩掛鞭炮,然后皇帝拿著一個鏟子鏟兩下土,代表這宅子是皇帝奠基,就是走個形式。
但是這個形式走著走著,就不是那么形式了,因為皇帝要求郭朝賓和王崇古講一講,到底是如何實現自己的要求。
“中軸線的建筑,我們打算采用鋼混結構。”郭朝賓站在地基之前,對大明皇帝以及若干廷臣講解著他的營造計劃,這次的營造工期緊、任務重,要求高,而且是朝臣們眾望所歸。
朝臣們已經出離的憤怒了,小皇帝若是在工地大婚,大明朝上下臣子,直接找根繩把自己掛上去得了
“等會兒什么結構”朱翊鈞示意郭朝賓暫停一下,不太確信的問道。
“鋼混,鋼鐵的鋼,混凝的混。”郭朝賓非常確切的說道“我們找到了符合陛下要求的材料,不能燒火,不能整日修修補補,我們將在這個表面上貼一層木皮,規制和過去就完全一樣了,但是完全燒不起來。”
朱翊鈞當然明白這個詞的含義,他原來以為王崇古和郭朝賓會用石塊,畢竟石塊的加工工藝很成熟,但是現在郭朝賓說的是水泥加鋼鐵的結構。
“混凝的混,是什么東西”朱翊鈞再次發問。
“石灰,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成質之后,入水永劫不壞。億萬舟楫,億萬垣墻,窒隙防淫,是必由之,以用于填船板縫,也可以坐樁,龍江造船廠上四塢和下四塢的塘底,都會先抹上這種石灰,加水膠結碎石筑底。”郭朝賓拿來一個凝結后的疙瘩,交給了陛下。
不用石料的原因很簡單,禮部不可能答應用石料的,因為在大明石屋在陵寢中用的比較多。
那么鋼混就是一個不錯的折中方案,既滿足了陛下對于新家的要求,也滿足了禮部對于禮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