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走到最后,就只有他一人是小丑嗎
張四維呆滯的看著王崇古跪在地上,顫抖的說道“陛下饒命啊,陛下,臣一時糊涂,就是鬼迷心竅,陛下饒臣一命,臣日后定當盡心辦事。”
張四維不停的磕頭認罪,這次大火燒宮,張四維有多個戰略誤判,這些誤判,全都是因為他不度世勢造成的。
第一個誤判就是他認為燒了皇宮也沒事,因為大明兩百年,光是把三大殿和乾清宮燒掉的大火,就有四次,永樂十九年和二十年,剛剛喬遷新居的成祖文皇帝,兩把火把三大殿和乾清宮和坤寧宮燒干凈了,就是靖難打出皇位的文皇帝,又能如何呢嘉靖三十六年大火,中軸線被燒光了,嘉靖皇帝只能齋戒五日,祈福免災。
但是小皇帝不僅要追究,還要徹查,小皇帝他憑什么誰給小皇帝的底氣
第二個誤判,是他認為皇帝就是確切的知道了是有人縱火,像模像樣的追查,在張居正的調和下,也會殺掉高拱息事寧人,高拱,毫無疑問是一個各方各面都非常合適的替罪羊,威震主上,皇帝不喜歡、元輔的政敵、晉黨的棋子,在張四維看來,皇帝會直接下手,大家都體面。
政治這個游戲,哪有直接掀桌子,撕破臉的。
但是小皇帝在極度討厭高拱的情況下,居然肯定了部分高拱殺貪腐之風的政績,以莫須有和意欲為的歷史殷鑒,不肯冤殺。
張居正居然沒有出面平事,沒讓陛下息事寧人
張四維就是這樣的人,他從來沒有思考過自己是否有錯,從未自我審視,是他先點了皇宮,是張四維這些無法無天的家伙,掀了桌子,不讓大家吃飯的。
第三個誤判,就是他判斷錯了兩個人,他認為自己和王崇古是綁到一根繩上的螞蚱,他認為張居正的死敵是高拱,只要高拱入京,王崇古因為自己也是九族的一員,會跟著他一條道走到黑,把驛站里的高拱殺死,高拱一死也算是有個交待,皇帝滿意不滿意不重要,重要的是張居正滿意了就行。
第四個誤判,則是時間,大明京營十月份回京,已經是一個共識,但是大寧衛的防務布置速度因為青龍堡勝利,讓戚繼光更早的回到了京師,在張四維反應過來的時候,戚繼光的京營已經回到了北土城駐防。
這四個誤判是極其致命的,王崇古以身免,就成了這個案子最可怕的一個問題。
哪怕是日后論起來,要給張四維翻案,那就必須要解釋這個問題,高拱和王崇古為什么活著,而張四維死了。
朱翊鈞緩緩的站了起來,端著手平靜的說道“饒你一命誰來饒朕一命”
“刺王殺駕案誰做的你清楚,朕清楚,天下臣工人人清楚,但是清楚又如何呢你就仗著背后有個族黨撐腰為所欲為,你這是第一次嗎你這已經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是刺王殺駕案,第二次是大明軍在前線征戰,你要跟劉臺聯合焚毀糧草。”
“第三次,你直接點了大明的皇宮,朕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打算怎么做呢”
“買通庖廚下毒買通抬柴夫放火買通傭奴放毒蛇還是干脆上朝的時候,在鞋子里藏把刀,沖到朕的面前來”
“張四維,朕不是沒給過你機會,刺王殺駕案后,先生說不能查了,再查下去,真的查出什么來,怎么辦”
“朕同意了,朕那時候就在想,先生這么厲害一個人,先生到底在怕什么,后來朕想明白了,先生是怕大明散了架,大明元氣散了。”
“去年先生把高拱抓回京來,準備興師問罪,覺得可以做了,但是朕不答應,朕和先生爭論了很久,最后先生只能保留意見。”
“今年,你把皇宮給點了。”
草蛇灰線,一切都是因果,朱翊鈞從來不怪張居正,因為張居正去年把高拱抓到京師,就判斷窮途末路的奸佞,會狗急跳墻,會不顧一切的發瘋,可是求榮得辱更是大明宿弊,朱翊鈞選來選去,還是覺得時機不對,要把土蠻汗徹底趕出遼東,要讓土蠻汗對俺答汗形成牽扯,然后再對西北進行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