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組,在同一地點進行觀測,得到山、高塔、城墻等物的出地角度,進而精準繪測。
考古式科研,其實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明因為種種關系,算學的進步在重重阻力下艱難前行,而現在朱載堉正在一步步的釋放它。
朱翊鈞講解著關于朱載堉大地繪測法的種種,張居正當然能夠聽得明白,其實用到的原理就是三角形內角和為一百八十度,用基線去乘以兩個正弦值的比值,而后不斷求出一個個三角形里的具體數值,進而求出兩地距離。
“觀測的話可以讓驛卒們進行,但是精確計算的話,僅僅靠世子殿下和他的學徒,怕是忙到天荒地老,也算不完。”張居正聽明白了原理,也明白了計算方法,觀測角度不是什么難事,九龍驛路的驛卒們就可以承擔這個工作。
可是算起來,著實是有些麻煩的很。
“國子監有九千多的監生,他們也學算學,就布置一個長期的作業,讓他們精確計算,總不能光吃朝廷的稟米,什么都不干吧,閑的沒事干還有心情逛青樓,給他們找點活干,這不過分吧。”朱翊鈞眨巴眨巴自己的大眼睛,出了一個好主意。
大明的監生的成分可不是窮民苦力,大部分都是各地的舉人秀才,這些人在地方全都是大戶人家,反正都要學算學,不如把這個海量的計算工程,讓這些監生來做。
朱翊鈞去燕興樓看熱鬧,大明的監生還有功夫喝花酒,那顯然是還不夠忙。
作為君師一體的朱翊鈞,給自己的門生留點作業,這不是很合理的事兒嗎
“先生,這很為難嗎”朱翊鈞詢問張居正,他這個主意好還是不好。
張居正沉默了片刻說道“陛下的主意甚妙。”
天天吃飽了沒事干,只知道高談闊論的大明讀書人,遇到了他們的天敵,對于如何讓這幫監生們忙起來,小皇帝總是有各種奇思妙想,讓這些個監生們,忙的暈頭轉向。
“朕打算建立一個學會,專門從事萬物無窮之理的鉆研,就取名叫格物院,先生以為呢”朱翊鈞詢問著張居正的意見。
“山長何人”張居正眉頭緊皺的說道。
“先生來做”朱翊鈞平靜的問道。
“臣是元輔,國事繁雜,并無此精力掌管。”張居正是首輔,什么都摻一腳,只會害了他,他連正一品的太傅都始終不肯領受,更別提格物院山長了。
這東西以研究萬物無窮之理為要務,肯定要跟賤儒們打擂臺,張居正處置國事便是,這個舞臺注定是陛下的。
“皇叔來做吧。”朱翊鈞見張居正不咬鉤,又提名了一個人。
文華殿偏殿,應該擴大化為一個學會,廣泛招攬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朱祤鈞也要給皇叔一個名分,皇叔朱載堉整天干活忙的腳打后腦勺,結果就一個世子的身份。
朱載堉將成為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一任的掌院。
“還是陛下親自來得好。”張居正仍然是表達了自己的不認同,這么重要的事兒,陛下作為天下君師要擔起責任來。
“也行,朕就掛個名,具體督辦還是皇叔來。”朱翊鈞知道張居正的立場,他始終不肯切割君父、君國、君師一體的概念,這東西推出來,朱翊鈞肯定是大頭目。
俞大猷、戚繼光、張居正都很有默契的沒有提到一件事,大明有海事學堂,有隸屬于寶岐司的農事學堂,唯獨沒有培養庶弁將的講武學堂,這不是俞龍戚虎張居正沒想到,而是辦不了。
這件事得陛下再壯些,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