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格物院,就不用再等了,大明的考古式科研已經慢慢進入了尾聲,下面的主要任務是繼往開來。
“朕也不讓國子監的監生們白忙活,算學算得好的人,擇優入格物院。”朱翊鈞坐直了身子說道“一入格物院,就是不食五谷的神仙了。”
格物院研究萬物無窮之理,入院之后,就是登階,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民間那些困擾,和他們再無關系,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金錢對他們而言,根本不重要了,他們的生活將會完全由朝廷供應。
朱翊鈞不讓監生們白忙活,算學學得好,就可以入院。
格物院的博士們,其待遇就是神仙待遇,而之所以叫皇家科學院,是完全由內帑支持。
“至于院訓,朕也想好了,就八個字行之者一,信實而已。”朱翊鈞頗為確信的說道,這不是動心起念,是從考古式科研開始之后,就已經在謀劃的事兒。
張居正愕然,因為行之者一,信實而已,是張居正的原話,他想了想說道“陛下,要不換個訓誡詞”
“朕連石碑都刻好了”朱翊鈞并不想換,用事實說話,這是科學的基本信條,如果有一天能夠證實鬼神的存在,那格物院的使命就是研究清楚,這東西到底是什么。
信實,確確實實很符合格物院的使命,張居正也無法反駁,只要他不說是自己說的,大家都會認為是陛下說的,畢竟陛下在這方面已經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算學這塊,陛下的確是天才。
看到了石碑設計的手稿之后,張居正眼前一黑,因為石碑上不是八個字而是十一個字。
完整版的內容是行之者一,信實而已張居正。
“去掉臣的名字”張居正做了最后的抵抗,這臥在大門口的石碑上,明晃晃的刻著他的名字,這算怎么回事
朱翊鈞想了想拿過了手稿,小手一揮,把張居正的名字去掉,換成了朱中興。
朱中興是個筆名,他可以是朱翊鈞、可以是張居正、可以是戚繼光,也可以是任何一個致力于大明中興的人的名字。
張居正松了口氣,只要不是明晃晃的把他的名字刻上去,他就沒有犯下僭越之罪。
“地址選在了大隆興寺,切割出一半來,營建皇家格物院。”朱翊鈞告訴了張居正具體的宣旨。
大隆興寺的一半,大隆興寺是正統年間,明英宗冊封了楊禪師為國師,專門營建,土木堡之后,楊禪師被景泰皇帝送到了迤北感化瓦剌人太師也先,一去不回,這大隆興寺就開始敗落。
朱翊鈞圈了一大半出來,作為皇家格物院的選址。
之所以選在大隆興寺,是因為這是從西苑前往北土城操閱軍馬的必經之路。
而皇家格物院的落成,由大明興利之臣王崇古、工部尚書郭朝賓負責督造。
王崇古那套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的方法論,絕對是從小皇帝這里學來的,為了讓譚綸持續的為大明發光發熱,為了調理譚綸的身體,陛下專門下圣旨從湖廣抓了李時珍回朝。
好用就用到死,王崇古督辦皇宮大工、佛塔,現在又開始興建皇家格物院了。
朱翊鈞也不怕王崇古督大工的時候,搞貪腐,多少雙眼睛盯著他,張四維族誅,王崇古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獨臣,搞到切實的證據,把王崇古的腦袋摘了,就是大功一件。
皇帝在皇極殿割了王崇古一縷頭發,在大多數朝臣們看來,是皇帝的折中,甚至皇帝的委屈,為了維持西北局面穩定,甚至是為了安撫俺答汗的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