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大明也有逃亡北虜,這些人在北虜稱之為漢叛兒。
大明之所以不同意俺答的封貢請求,和俺答招募漢叛兒有關系。
直到隆慶五年,俺答汗將漢叛兒的首領,趙全、李自馨、王廷輔、張彥文、劉四等九人,還有周元的腦袋共計十人送到了朝廷,才算議和成功。
這幾個全都是白蓮教的頭目,在陜西、山西等邊方窮困之地活動,在嘉靖三十三年見俺答汗能夠入寇京畿,選擇了逃入俺答汗帳下,在短短十余年的時間,在豐州板升呼爾浩特地區,建立了五萬人左右漢叛兒組成的漢叛軍。
這些人裝扮成僧人、乞丐,流徙諸邊,甚至入京師之地偵察,刺探情報,給大明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這也是大明在西北屢戰屢敗的因素之一。
自從俺答汗交出了趙全等人之后,為俺答汗效命的漢叛兒就逐漸減少到了萬余人的規模。
這批漢叛兒時至今日,仍然是俺答汗的堅實擁躉。
王如龍久在邊方,如果土蠻汗真的同意了白銀結算,逃民將會涌入大寧衛內,如何做好這些人的安置工作和甄別間諜,這都是已經做了兩百年的事兒,自然有各種辦法。
“朝廷還要打。”周良寅敏銳的察覺出了形勢,朝廷還要繼續對土蠻汗動武,不把土蠻汗徹底趕出遼東決不罷休,如果不打,就不應該只給白銀。
給生活所需,讓他們安生才是道理。
“打肯定要打,不過我們邊軍守城就夠了,打,京營來就是。”王如龍讓周良寅放寬心,沖鋒陷陣領功勞這活兒,不會讓周良寅上的,他一個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上了戰場也是送人頭。
周良寅已經從手無縛雞之力百無一用是書生,進化到了左右手一抄就能抄到兩只雞的水平。
“這誰的主意啊,這么損”周良寅越琢磨越覺得不對,這種主意,不太像是朝中整天講仁義禮智信的明公們能干出來的
“周御史慎言,慎言。”王如龍略顯尷尬的提醒周良寅,不要胡說。
王如龍如此謹慎,周良寅瞬間明悟,這損點子,是陛下出的。
白銀不能吃不能喝,更不能保暖,而且現在大寧衛的存在、西北清理族黨后,所有走私線都斷了,白銀能夠換到的貨物少之又少。
“咳咳。”周良寅略顯尷尬的咳嗽了兩聲,他疑惑的說道“土蠻汗又不傻,他能答應”
“你看這是什么”王如龍從錢袋子里彈出三枚硬幣,制作精美的銀幣,在地上滾了一個圈,穩穩的躺在了桌上,銀光閃閃。
不是白銀,而是銀幣。
這是大明這次使用的貨幣,銀幣是一種硬通貨,而且其制作十分精美,是不可多得的好物。
“朝廷在鑄錢制幣,但是現在產量和規模都很有限,物以稀為貴,由不得土蠻汗不答應啊。”王如龍看著銀幣,面色復雜,他很懷疑,即便是沒有強兵,皇帝也能把土蠻汗給活生生的玩死。
王如龍的判斷是正確的,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銀幣最大的防偽就是吹響,但其實往里面添加鉛錫,徑過一寸也能吹響,小皇帝在文華殿演示假銀幣的時候,差點沒把張居正給嚇死。
皇帝帶頭做假幣,這玩意兒完全是實驗性的產物,說的是朱翊鈞試軋印機能不能軋的動鉛錫,結果做出來的幾枚鉛錫幣也能吹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