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皇帝這最大的事理,就是大婚,生子。
朱翊鈞看張居正的神情就知道,這件事是爭不過了,在這件事上,張居正非常堅決,就三個字,拖不得。
其實朱翊鈞也預料到了這個結果,從陳太后、李太后直接下懿旨到禮部,就知道這件事是朝廷的頭等大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朱翊鈞同意了選婚選秀女之事,同時也強調了不要太過于驚擾百姓才是。
“驚擾百姓,就是正統年間那樣,選秀女,一選,輕者幾百,重則幾千,寡婦都嚇得嫁人,生怕被選入宮做了宮女,就選二人,沒必要大動干戈。”朱翊鈞進一步明確的做出了指示,是否過于驚擾百姓,就在于數量。
正統十三年,英宗皇帝選秀女直接弄了四百人入宮,四百人看似不多,但要知道這些本身就是經過了很多輪的遴選,就知道在地方、在民間,鬧出了多大的風波來,連寡婦都被嚇的嫁人了。
絕對數量只有兩人,遴選起來,就不會那么麻煩,而且正宮已經在皇帝跟前了,那就更不會驚擾廣眾了。
“殷部堂說呂宋也有美人送來遴選。”張居正面色復雜的說道,這件事禮部負責,殷正茂上次回京還專門詢問過張居正皇帝大婚之事,當時殷正茂就說要送美人入京。
萬一皇帝就愛學外語這一口呢
“泰西人”朱翊鈞一愣,眉頭緊皺的問道。
張居正點頭說道“泰西人。”
“送吧,送來了給皇叔送去。”朱翊鈞選擇了一個折中的法子,皇帝的妃嬪涉及到了皇位更替,在皇位更替沒有完全確定下來的時候,他是不會納外番女子入宮,這容易造成各種各樣的亂子,但是殷正茂作為國姓爺,配合朝廷政令,小皇帝又不太好直接拒絕。
送給皇叔朱載堉享用。
“臣遵旨。”張居正俯首領命,臉上露出了笑意,殷正茂必須要表達自己的恭順之心親親之誼,畢竟是國姓正茂,小皇帝也要表達簡在帝心和圣眷正隆,這些外番女子自然可以入京來,只是入京后,都送給皇叔,皆大歡喜。
小皇帝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辦法,讓大家都非常體面。
張居正離開去草擬選秀女的黃榜去了,而朱翊鈞則是拿出了變形記繼續研讀泰西的文化。
變形記共有十五卷,250個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神話故事,而朱翊鈞手里這本已經是經過了不知多少次加工后的變形記了,朱翊鈞手里這本是沒有翻譯過的,他的外語已經極好,不需要繼續弄個泰西嬪妃一起學外語了。
皮格馬利翁,是一個塞浦路斯的國王,也是個雕塑家,出于對于女性墮落和放蕩不羈的反感,皮格馬利翁決心終身不娶,他以象牙雕刻出了一個女子,向愛神祈禱賦予雕像生命,愛神滿足了皮格馬利翁,最終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這個故事是個神話故事,皇叔朱載堉知道后,一定有話要說,不是什么事兒都可以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比如小皇帝的藝術細胞,熏陶了幾年,皇帝依舊沒有任何研究樂理的興趣。
二十世紀愛爾蘭作家蕭伯納,根據這個神話故事,創作了一本名叫賣花女的諷刺劇。
賣花女講的故事是上層頂流人士,一個擁有公爵榮譽的教授和一個上校打賭,用街邊賣花女伊莉莎做實驗,用六個月的時間,將賣花女訓練成為出身名門貴族的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