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鍋的造型很是別致,像一個茶壺,但是茶壺嘴在頂部,又細又長,壺嘴吹向銅制的葉片,而葉片帶動一個曲柄,實現往復運動,用來磨粉,但是無論如何嘗試,這個噴氣吹動葉片的方法,都沒有成功。
動了,但是動的太慢了,磨粉效率太低了。
“朕之所以做這個,還要說到鰲山燈火,馮大伴讓人做了一種走馬燈,走馬燈上有一個輪輻,點著了燈之后,熱氣帶動輪輻旋轉,輪輻帶動燈屏,徐徐旋轉,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朱翊鈞摸出了一盞宮燈,將宮燈拆開。
正月十五鬧花燈,大明的鰲山燈會已經如期舉行,朱翊鈞為了不賞錢,依舊沒有去湊熱鬧,但是他關注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東西,走馬燈。
走馬燈有一個葉輪,熱氣吹動葉輪轉動,葉輪帶動畫屏轉動,這東西在兩宋時候就已經極為流行了,而朱翊鈞還專門弄了個蒸汽鍋來,試著吹動葉輪。
“可惜失敗了。”朱翊鈞略顯苦惱的說道,對于蒸汽機的原理,他很清楚,但是這個探索的過程,似乎并不順利,到了這里,朱翊鈞就停下了腳步,這是目前,他根據大明已知的科技樹,弄的兩個玩具。
無一例外,都不能實踐的玩具。
朱載堉看著陛下做的茶壺輪機和葉片,若有所思了起來,朱翊鈞沒有察覺到朱載堉思考。
大明皇家格物院的第一任祭酒、大明大科學家、十二平均律和緊密樂器發明者、鄭王表冠名者、皇帝陛下的叔叔朱載堉,在結束奏對后回到了欽天監衙門。
他思考著陛下的試驗,陛下的試驗,給朱載堉帶來了許多新奇的思路,他隱隱約約察覺出了陛下未能成形的緣故。
噴出的蒸汽,速度太慢了,而噴出的蒸汽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下,葉輪只有一片,而且葉輪不夠密集。
朱載堉首先要解決噴氣速度太慢的問題,如何把蒸汽鎖在一個密閉的空間里,而后將蒸汽以一種極快的速度噴發而出,吹動葉片,就成為了朱載堉的頭等工作。
密封不是什么難事,利用螺旋和銅片就可以完全做到,朱載堉設計出了一個很奇怪的鍋。
鍋重四十多斤,全鐵打造而成,鍋蓋底部有墊銅片,用螺絲壓緊密封,注水口也可以旋轉密封,而出水口上壓著一個四兩重的鐵塊。
在朱載堉的設計里,蒸汽膨脹的力足夠大,將鐵塊頂起,蒸汽的速度自然極快。
第一次實驗毫無疑問的失敗了,轟鳴的爆炸聲響起,幸好燒火的人離得遠,爆炸的鐵片飛的哪里都是,但是失敗的實驗沒有打擊朱載堉的熱情,而是將四兩重的鐵塊降低到了到了二兩。
在不斷的實驗中,朱載堉詳實的記錄了過程,最終確定了高壓鍋的方案。
在進行高壓鍋實驗之中,他還制作了新的密閉的走馬燈葉輪,而這這一次他在密閉圓形的內徑為三寸的葉輪艙里增加了四個葉輪,讓高速氣流,帶動葉輪旋轉。
朱載堉越是實驗越是興奮,在萬歷五年二月中旬,朱載堉帶著自己的輪機來到了皇帝面前。
“這么大的個頭嗎”朱翊鈞看著面前兩人高、三四丈長的紅綢布,滿是疑惑的說道。
朱載堉拉開了厚重的紅綢布說道“陛下,這里是十六個鍋,蒸汽通過管道進入葉輪室,葉輪帶動軸飛速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