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之后可以墾荒種地,這都是生民之事。
在凌云翼打羅旁山之前,這些事兒也都經過了廷議。
主要廷議的內容是,鷹揚伯張元勛要回呂宋,凌云翼卻不太想讓張元勛回去,朝廷相繼從兩廣調走了陳璘、殷正茂、鄧子龍,張元勛再走,凌云翼打個仗,還得問呂宋借人,借不借,還得看國姓爺的臉色。
廷議最后的結論是,鷹揚伯張元勛,還是得回呂宋去。
理由也很簡單,兩廣方便從內地調撥軍兵,但是呂宋做不到。
現在有了海巡巡檢司、海巡巡檢、水翼帆船,傳消息,從廣州府到松江府,也不過三日的時間,在渤海沒有結冰的時候,兩廣奏聞之事,只需要五日,就能送到北衙。
即便是渤海結冰,從膠州上岸,入山東,送至京師,也不過八九日。
所以凌云翼所請,朝廷只能駁回,仍然調任張元勛回呂宋去了。
“把凌云翼調至山東做巡撫如何凌云翼不是好殺人嗎”朱翊鈞在廷議結束之前,提出了一個想法。
山東得找個好殺人的去,看看到底是脖子硬,還是刀硬。
張居正俯首說道“陛下,羅旁山新定,凌巡撫,還是得在兩廣做總督,安頓軍民為宜,否則瑤民恐怕復叛。”
“不急。”朱翊鈞笑著說道。
廷議結束了,朱翊鈞帶著廷臣前往了皇家格物院,大隆興寺的另外一半也要被拆了營建講武學堂,佛塔和附近的四間房,就成了大隆興寺的全部。
朱翊鈞的車駕穩穩當當的停在了格物院之前,皇叔朱載堉已經等候多時,一看到陛下的車駕,就帶著一眾格物院、明理堂臣僚官員見禮。
朱翊鈞下了大駕玉輅,看著牌額上朱紅色的皇家格物院五個大字,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是他親筆寫的,格物院之所以叫皇家格物院,是因為皇家格物院是小皇帝獨家冠名贊助籌建而成。
朱翊鈞走進了格物院內,入門后是十分開闊的回字形廊道,正中間是一人高,兩丈多長的臥石,上面刻著行之者一,信實而已朱中興
這八個字是張居正教小皇帝的,雖然大多數儒學士講,這個一是仁,但是張居正認為這個一,是實。
張居正是這么教的也是這么做的。
朱中興從來不是朱翊鈞一個人的筆名,是所有期盼大明再起的集合,張居正顯然有資格用這個筆名,在雜報上發表任何的文章。
格物院內四處都是張燈結彩,喜氣洋洋。
“那是藏經閣嗎”朱翊鈞手指向了整個格物院最高的建筑物,六層的藏經閣,這本來是大隆興寺藏經書的地方,后來大隆興寺破敗之后,書都被偷沒了,后來朝廷營建之時,就把這里收拾起來,成為了藏書樓,此樓正式名字叫天一樓。
只不過現在里面藏書,可不是經書,而是萬物無窮之理的書籍。
朱翊鈞一直以為天一樓是木制的,走近一敲柱子,發現這玩意兒是貼皮的,里面是石灰澆筑鋼筋建成,只不過建筑風格上,卻和原來類似。
朱翊鈞站在藏經樓前,看著窗戶,頗為驚訝的說道“玻璃窗”
“玻璃窗。”王崇古俯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