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遲遲不肯進去,玻璃是帶著一些淡綠色的,在陽光下尤其明顯,沒有經過磁選,也沒有高品質的石英礦的必然結果,朱翊鈞的千里鏡,當然能用天然水晶燒制,但是其他的就不行了。
即便是帶著點綠,卻也足夠的引人注目了,至少屋內的光線是極為明亮的。
窗戶的框架是全木的,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桐油的味道。
“好好好。”朱翊鈞踏入了格物院的藏經閣內,入目就是一排排的書架,而朱載堉走到了所有人的面前,笑著說道“此天一樓,設有九學,每學設有十二部,每部共有十四書架,共計藏書十八萬卷,臣還在整理。”
每一個書架都是鐵制的,書架上都上了鎖,這里的確可以借書,但很多都是孤本,上鎖的目的也不是為了防盜,而是為了防止失火。
鐵箱藏書,就是怕某一處燒起來,整個樓都燒沒了。
朱翊鈞一步步走過了這些藏書鐵柜,偶爾打開看看,九學分別是算學、農桑、天文律歷、冶鑄、萃精、地理、舟車、丹青、佳兵。
大抵就是儒學堂不會收錄的,這里都收錄了,這都是一部分是朱載堉從鄭王府拉來的,有一些是格物院督辦,問民間采買而來的書籍。
萃精其實是谷物加工,就是食品加工,舟車是船舶和車輛設計,丹青是染料,佳兵就是軍器制造。
比如舟車這一門又分成了十二部,主要是舟車營造的十二個主要步驟,分科治學,單獨研究。
朱翊鈞拿出了一本桐油圖說,看的津津有味,里面記錄了姜片防凍、密封桐油桶等等內容,這些都能有效的提高桐油的保存時間。
而佳兵,則是記錄了大明各種軍器營造方法,其中朱翊鈞就看到了戚家炮車。
戚家炮車是將炮放在鋼架上,而后抬動鋼架卡在支撐架上,可以改變炮口的俯仰角度,在鋼架下有滑軌,可以實現九十度范圍內的轉動。
戚家炮車是朱翊鈞給起的名字,戚繼光原來叫振武炮車,專門用來運輸野戰火炮,而且在炮車上還有一個雨棚,方便下雨天發炮。
但是經過戚繼光的實際測試,下雨天也只能發一炮,第二炮裝填會有些困難,但是用來防止火藥行軍受潮是極好的。
振武炮車,讓火炮從固定炮位,走向野外戰場。
不知不覺之間,朱翊鈞就上到了六樓,看著格物院的一切,雄心勃勃。
這里就是新政的發動機,為大明的新政,持續不斷的注入動力。
把你們手里的月票統統交出來,再不交出來,就過期了啊喂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