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陛下一人公耳。”
只有天下是陛下的私產,陛下在做決策的時候,就一定會為天下計,而不是為私門計較,所有的處置才能更加公平、公正,利于天下大多數人。
天下人人為私,唯陛下一人公耳。
張居正這一套的邏輯非常嚴謹,嚴謹到朱翊鈞這個大明第一噴子,都不知道從何入手去反駁,因為早在漢初,就已經明確過這一點,王者無私,作為天下之主沒有私事。
“陛下,君父君國君師,一私一公,混淆并論,的確不對,可若是把這一公一私真的區分開來,那如何找出那個蓋章落印之人何人當國”張居正討論起君父一體分開之后,如何找到蓋章落印之人。
“兵強馬壯者居之。”朱翊鈞聽完張居正的問題,嘆了口氣回答了這個問題。
張居正又拿出了五代十國的例子,告訴陛下,真的把這個概念區分開了,那就是天下兵禍的開端。
唐末,宦官們握著神策軍,不斷的廢立天子,硬生生的把皇帝從至高無上的地位,踩在了泥土之中,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居之。
朱翊鈞的疑問,歷史早就給出了確切的答案,不必再沿著錯誤的車轍再錯一次。
“這就是了。”張居正話鋒一轉開口說道“還有便是,祖宗成法。”
“祖宗成法有些已經不適合世勢了,需要格故,而有些則契合當下世勢,就需要效法祖宗,從矛盾說的角度去看,祖宗成法自然是有利有弊,格物鼎新就是去蕪存菁,這便是法統的修補。”
“陛下,你方唱罷我登臺,政令還沒有推行下去,就已經發生了改變,一會兒向前一會向后,一條政令,剛剛下達,還沒有執行,或者說剛剛完成執行,朝廷的政令就變了,這真的算是政令嗎”
張居正沒有舉例論證,因為陛下是個讀史書的讀書人,兩宋的時候,黨爭斗的極為兇狠,革新派和守舊派的你來我往,政令朝令夕改的危害,不用張居正再多贅述,陛下非常明白。
張居正從幾個方面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做出決策只能是一個人,即天下人人為私,唯陛下一人公耳,又從歷史的教訓中,總結了能做出決策的不只一個人的后果,再從政策的連貫性上,為自己的論點做出了補充。
陛下的很多想法,天馬行空,君父君國君師一體,確實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可這也是當下,能找到的最好的、最合適的制度了,圍繞著至高無上的皇帝進行制度設計。
“謝先生教導。”朱翊鈞終于完全理解了張居正的想法。
或許,張居正是對的。
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