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啊”朱翊鈞聽明白了這話的意思,不得不說,王崇古不愧是個讀書人,這讀書人的心思是真的臟,但凡是出點餿主意,就能波及一大片無辜之人。
戚繼光殺人再厲害,他打了一輩子仗,計算首功也不足十萬,可王崇古這類的文臣,出點餿主意,就是波及數百萬百姓的生計,比直接殺人還要狠毒。
得虧朱翊鈞是個知行合一的君王,說以民為本就是以民為本,不是空喊口號,更不是舉著大旗進行政治活動,始終踐行自己的政治承諾,而王崇古作為投獻臣子,做的事兒,便不是那么天怒人怨、那么人神共憤,相反,王次輔在張四維死后,所作所為,大利大明。
什么樣的君王決定了什么樣的臣子,君王要的,就是投獻臣子展現出來的姿態。
“那么是否允許商行在海外自建番國”朱翊鈞拋出了今天的第二個議題,燕興樓交易行設立在京堂的好處是為了方便操控,為了方便控制各大商行,那么商行在海外是否可以自己建國,就成了一個必須要討論的問題。
張居正看完了奏疏,王崇古對這個問題避而不談,什么叫在海外自建番國就是商行擁有獨立自主的衙門,有自己的軍事、有自己的外交、有自己的稅賦、有自己的司法等等,這個問題涉及到了立場問題,王崇古沒法談,這涉及到了海外殖民地的歸屬問題。
在一個帝制國家之中,這個問題,顯然是不能觸碰的問題,王崇古的本意是避而不談,默認既定事實。
避而不談也是一種態度,表達的是一種默許,只要在海外混的好,大明就默許這個自建番國的存在。
張居正思考了片刻,問道“陛下認為呢”
“這個問題在交易行設立之初就應該確定好,朝廷是否允許自建番國的存在,否則日后,就是一堆的麻煩事,日后無論是否承認,對大明無益,對海外自建番國無益。”朱翊鈞首先明確的表明了態度,這個問題可以談,而且必須談。
自建番國事實性存在之后,大明朝廷再承認番國的合法性,必然涉及到了一個歸屬問題,這些番國,是大明的番國,歸屬于大明,是否被大明國朝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羈縻,如果屬于,那就是摘桃子,必然在當地地方引起廣泛不滿,如果不屬于,大明為何要承認其合法性呢
立場問題,必須得到明確確認,才不會給日后的政令埋下隱患。
朱翊鈞環視了一周,開口說道“泰西特使黎牙實,曾經和鴻臚寺卿陳學會,討論過大明的高道德劣勢,這是黎牙實堅定認為大明的海外殖民地一定無法成功的根本原因,高道德的劣勢,就代表著無法安心理得的朘剝、無法安心理得的掠奪、無法安心理得的侵占,海外殖民地的開拓是一件血腥到了慘烈的事兒,高道德在海外殖民中是一種劣勢。”
“但是在海外開拓,也是大明國朝現在亟待需要之事。”
“天下困于兼并,大明的人地矛盾非常尖銳,人多地狹,必然導致國朝不穩,百姓吃不到飯會揭竿而起,大明的人太多了,需要向海外疏浚;自永樂元年以來,北方日益苦寒,草原的冬天一年比一年來的早,一年比一年酷寒,不僅僅是草原,山東、北直隸諸府、山西、陜西、河南的糧食,都在減產;”
“大明國土廣袤,看起來,物華天寶無所不有,可真的是這樣嗎”
“大明缺少優質的鐵料,目前僅在遼東有一處露天的人參鐵;大明缺少優質的木料,長達數千年的刀耕火種,大明腹地的山都是光禿禿的一片,造船都缺少木料;大明缺少銅料、缺少銀料、缺少金料,銅一年不過六百五十萬斤,現在還如呂宋馬尼拉銅祥鎮一鎮產出,銀料一年不過十萬兩,而泰西大帆船一年就近三百萬銀到四百萬銀,倭國一年也有超過一百五十萬銀流入。”
“這些根本性的矛盾,朝廷根本沒辦法解決,就那么多地,就產那么多的糧食,就只有那么多的金銀銅鐵,需求極大卻沒有足夠的供應,這代表著必須訴諸于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