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爹娘,其實在農戶入遼東后,就已經是在等死了。”
“媳婦失節,是為了讓自己和爹娘活下去,她沒有舍棄已經干不動活的婆婆丈人,改嫁別人,已然對得起夫君了。”
“矛盾說里講,生存才是第一需要,也是人和大明的第一主要矛盾,即民以食為天。”
朱翊镠是個天生貴人,他思考問題下意識就是站在貴人的價值觀里,而不是這個農戶,這種換位思考的能力,朱翊镠不具備,也很難學會。而朱翊鈞是個后來者,他在后世也不過是稍有余財而已,朱翊鈞個人非常欣賞安東尼奧,因為在道德荒地的泰西,安東尼奧的眼里,居然有平民。
“還是哥想的明白啊我,只適合享樂”朱翊镠立刻感受到了世界的參差,他身形一垮,又躺倒了。
他不裝了,攤牌了,他就是不是那個明君的料,學再多,也只是虛有其表。
朱翊鈞搖頭笑了笑沒有訓誡,他對朱翊镠的成長非常滿意,虛有其表,那也是表,封到海外后,不會把自己折騰沒了。
大明皇帝繼續讀著雜報,這些雜報大部分都是一月一刊,朱翊鈞很喜歡看,因為是用俗文俗語寫的,帶有標點符號,看起來可比奏疏有意思的多了,這也是他枯燥無趣的生活里,少數的調劑品之一。
朱翊鈞回到了離宮御書房,朱翊镠想跑卻被命運扼住了喉嚨。
大明皇帝抓著親弟弟的脖領,把他拉到了離宮御書房東花廳,和西花廳議事職能不同,東花廳則是朱翊鈞見王公軍勛的地方。
“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躬安。”大明親王德王、鄭王世子、大明皇家格物院院長、大明音樂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物理學家、皇叔朱載堉,帶著兩名格物博士,來到了離宮御書房。
“皇叔客氣,免禮。”朱翊鈞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坐下說話便是。
格物博士黃子復,就是那個和譚綸有些關系、發明了奉茶童子的機械手工達人,他發明的奉茶童子傳到倭國,甚至成為了倭國特色文化之一。
格物博士宋大為,就是那個那篇文章的作者,拿著皇帝的內帑,吃吃喝喝寫了篇散狀文章。
“皇叔啊,哥欺負我啊”朱翊镠一看見朱載堉,就開始倒苦水,開始告狀,李太后和陳太后現在圍著皇長子朱常治轉,對朱翊镠的愛已經消失了,朱翊镠只能選擇朱載堉告狀了。
朱載堉語重心長的說道“陛下都是為了殿下好啊,殿下這個年紀,正是長性格的年紀,自然是要嚴加約束。”
“皇叔這個年紀在干什么”朱翊镠好奇的問道。
“在鄭王府宮門前筑了土室,風餐露宿十九載。”朱載堉猶豫了很久,才開口說道。
朱載堉他爹被道爺關到了鳳陽高墻之內,理由是厚烷不理朕勸告,在鄭國中驕傲無禮,是大逆不道。
朱載堉覺得父親被冤枉。
若不是眼饞精密制造的六分儀,他也不會入京來了。
朱翊镠直接止住了話頭,皇叔素來親善,不提這茬,他都忘了,還有這段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