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從沒忘記,從來沒有忘記晉黨當初有多么的無法無天,但陛下也從沒有忽視晉黨在掉頭之后,為大明做出的貢獻,功與過,是與非,從來不是絕對對立的,而是矛盾著相互依存。
就像當初那個問題,楊博,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
王崇古面露苦澀,早知道皇帝你如此英明,晉人就是吃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做那些大逆不道的事兒。
王崇古思前想后,覺得都怪高拱高拱從隆慶四年開始教育還是太子的陛下,高拱覺得陛下不為人君是高拱的判斷,干涉了晉黨的決策,一定是這樣的都怪張四維,晉人的確膽大包天,但遠沒到張四維那種無法無天的地步。
刺王殺駕、大火焚宮、栽贓嫁禍給高拱激化朝中黨錮,這哪個罪名最輕也是族誅,所以張四維進了解刳院,被做成了標本。
朱翊鈞繼續說道“朕那會兒怕,但是怕又不能表露出來,越表露出來,越被人欺辱,只能硬挺著虛張聲勢,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朕是天下之主,天命所在,朕知道,許多的臣子在私下里就念叨朕,冷血無情,薄涼寡恩,族誅張四維、族誅兗州孔府,前段時間朕手刃了徐階,前不久,剛剛族誅了新都楊氏。”
“朕為什么要征伐俺答因為在那段如履薄冰的日子里,朕為了自己的安危,對戚帥許下了一個承諾,畫餅充饑一樣,對戚帥說,戚帥啊,朕封你伯爵,你回京主持京營,護朕安全,朕就讓戚帥你啊,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其實說起來真的很可笑,朕一個十歲的孩子,虛張聲勢以皇帝的名義許諾,戚帥這么大個大將軍,居然就信了。”
朱翊鈞看向了戚繼光,當年他把命交給了戚繼光,主少國疑的時候,將京營從王崇古手里奪去,交給戚繼光這個將領,就是在賭命,賭戚繼光的忠心。
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是有歷史教訓的,把京營交給戚繼光的確是一場豪賭,朱翊鈞賭贏了,從萬歷元年京營遴選軍將開始,戚繼光都沒想過要把京營弄成自己的私兵,京營是大明的京營,更是皇帝的京營。
少年多智近似妖又有什么用呢
那時候朱翊鈞其實沒有選擇,要么把命交到張居正、戚繼光手里,要么把命交到晉黨王崇古、張四維手里。
“今天,到了朕履諾的時候了。”朱翊鈞看著戚繼光,拿起了手邊的戚家軍刀,走到了戚繼光面前說道“戚帥,朕的佩刀交給你了,京營殺賊,就當是朕殺賊了,此刀在,戚帥可便宜行事,先斬后奏。”
朱翊鈞鄭重的說道“大明軍容耀天威大明軍威武”
戚繼光將佩刀掛在身上,站直了身子,帶著軍將們齊聲喊道“陛下威武”
戚繼光從來沒有忘記過陛下給他的許諾,而且從來沒有哪怕一次覺得陛下不會履行諾言,陛下是個狠人,戚繼光的練兵之法的嚴苛,天下皆知,初見陛下,陛下對自己要求更嚴,對自己狠的都是狠人,不出預料,陛下長大成人,成為了狠人大帝。
陛下九年如一日堅持到了現在,這是弘毅之士,弘毅之士的許諾,比泰山還重。
其實有不少人說他戚繼光愚忠,戚繼光從來都是嗤之以鼻,他們根本不懂,戚繼光這一生的夙愿,不過就是四個字,國泰民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