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帶著陛下的佩刀離開了武英樓,朱翊鈞也一同來到了武英樓外的校場,沙場點兵之后,便是開拔,禮部尚書萬士和念了一份很長很長的檄文,歷數了俺答汗的罪狀,這些都是實打實的罪名,包括了萬歷元年,俺答汗入寇大同宣府長城,劫掠了高山、天成兩衛。
朱翊鈞還記得那天,他剛剛給戚繼光封了伯爵,楊博代表晉黨反對,張居正出面回護,以輕啟誅心反駁了楊博的話,晉黨最終妥協,認可了那次的冊封,話音未落,大同府傳來了邊關被攻破,俺答汗跟長了翅膀一樣飛進了長城內,劫掠了高山、天成二衛,那一次,大同總兵馬芳被罷免,而后調京營做副總兵。
現在,馬芳和劉顯二人作為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在講武學堂養老。
朱翊鈞是個很記仇很記仇的人。
朱翊鈞來到了北土城的驛站,站在馳道的小鐵路上,緩緩的推動了下車轂,對著站在一旁的戚繼光說道“戚帥,朕還是那句話,大明輸得起,力有不逮,可撤回大明,從長計議。”
戚繼光每次出征,朱翊鈞都會非常確切的告訴戚繼光,此番征戰允許戰敗,戰場上瞬息萬變,輸贏都很正常,勝負乃是兵家常事,這次打輸了總結教訓,贏回來就是。
大明從來不怕輸,把北虜拖入拼血條的那一刻,大明就贏了。
“俺答汗年輕時做不到,現在半截身子入了土,更做不到。”戚繼光頗為鄭重的說道“臣若是輸了,也會把兒郎們帶回來的。”
戚繼光素來如此,對戰場有著極大的尊重,作為軍事領域的大師,他總是保持著一顆謙遜的心。
未慮勝,先慮敗,戚繼光考慮過自己戰敗,寧愿寸功未立,也會把大部分的兒郎帶回來。
十年之期,剛到第九年,這就是朱翊鈞為了履行諾言的冗余,在動武這件事上,朱翊鈞素來謹慎,料敵從寬,即便是俺答汗開出了高達來,打贏了這次,一年后,大明也能贏回來。
“那就祝將軍,奉武運之方昌”朱翊鈞離開了車轂,說出了皇帝的祝福。
“大明軍,開拔”戚繼光走上了大攆,抽出了皇帝賜下的佩刀,下了命令。
戚繼光的大攆在鐵馬之上,三馬之力的車頭,將會拉動大軍和輜重,至明皇陵,過居庸關,到宣府。
十萬京營這次共調動了三個騎營、九個車營、十二個步營,共計二十五個團營,八萬余人,前往宣府,作為尖刀直插俺答汗的心臟,板升城。
宣府大同邊軍,將會派出五萬衛軍協同,而陜西寧夏延綏共計有五萬人從西北方向,對俺答汗圍追堵截,防止俺答汗向西突進。
再加上開平衛、應昌的協同,此戰,大明共計出動二十萬人。
朱翊鈞說到做到,金戈鐵馬,就要有鐵馬,說二十萬大軍,就是二十萬大軍。
朱翊鈞一直站在武英樓上,看著蒸汽機咆哮著冒著黑煙滾滾向前,大明的軍士背上了自己的行囊,排成一條長龍,跟隨著輜重向西而去,大明京營將分為前軍、中軍和后軍,三部分開拔,一天之內八萬人完成調動,三日后至居庸關,五日后抵達宣府。
大明精銳,一日可行軍三十里,但現在因為有了馳道和蒸汽機,大明軍一日可以行軍六十里,隨著蒸汽機的數量增多,和馳道的修筑,大明軍的行軍速度會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