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后的擔憂沒有錯,萬歷皇帝的確不成器,沒守住祖宗基業。
“陛下,上次太后下懿旨至內閣,說要補全九嬪,責令禮部再遴選美人入宮,陛下上次說暫且不用,這事,是不是可以下章禮部處理了”張居正說起了一件舊事。
王皇后為了兩位姐妹的性福生活,說李妃劉妃有了身孕再添人,朱翊鈞準了,那一次之后,李妃和劉妃就一直一起侍寢,之前有多保守,現在就有多放得開。
“啊,朕忘了這事兒了,大軍凱旋再言此事吧。”朱翊鈞在張居正提醒之下,才想起這件事了。
王皇后有了身孕,冉淑妃、周德妃在產后恢復,劉妃和李妃侍寢仍沒有身孕,朱翊鈞一直沒想起來。
現在,李太后完全不擔心朱翊鈞不成器不能守住祖宗江山,反而覺得皇帝太看重國事,忽略了后宮,巴不得朱翊鈞能夜宴宮中,荒唐一些。
上一次李太后下旨充盈后宮,到現在朱翊鈞都沒顧得上辦,他是真的忘了。
“大軍凱旋和納妃嬪入宮,不矛盾啊。”萬士和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禮部這頭都準備好了,和花鳥使馮保做了溝通,這皇帝一直卡著不辦,現在的理由居然是大軍外出征戰。
“開元二十六年,幽州節度使張守珪與奚族作戰,打了敗仗卻謊報軍情,高適寫了首燕歌行諷刺,言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朱翊鈞搖頭說道“前線將士作戰本就苦寒,朕為天子億兆瞻仰,理當戒飲宴以重起居,專精神以廣胤嗣,節賞賚以省浮費,卻玩好以定心志,親萬幾以明庶政,勤講學以資治理。”
“此為君主修省之道,大軍征戰靡費鉅萬,軍兵在外苦寒,聞朕在京師廣納后妃,自是不滿,還是等大軍凱旋為宜。”
“陛下圣德光顯”萬士和只覺得頭疼
學會了,陛下真的學會了,陛下學會了儒學士的經典大絕招,念經
有道理的廢話一講就是一大堆,這道理沒有問題,關鍵是李太后只會催促禮部,是他們禮部為難
可萬士和這個諂臣也說不出,陛下在后方納妃嬪,前方軍兵不會不滿這等話,這是勸皇帝當個昏君。
站在朱翊鈞的視角下,現在納妃是不合適的,有點像,兄弟們在前線好好打,朕在京師給你們找了倆嫂子
這不是胡鬧嗎
可大明軍兵其實不怎么關心這個,大明皇帝又沒有克扣他們的征戰糧餉來納妃,我干我的活兒,皇帝履行戰前許諾,管你皇帝老兒究竟做什么。
萬士和實在沒辦法上讒言,因為陛下每天都用一個光餅,算是表明振武的意志堅決,和軍兵同甘共苦。
李太后對李妃和劉妃非常不滿,因為這兩個人入宮時間很久了,王夭灼都懷二胎了,李妃和劉妃霸占了皇帝幾個月的時間,都沒個動靜,不結果的秧子,自然要鏟掉,李太后一直在催促禮部趕緊進美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