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彥臺吉看到了十門三十斤的火炮時,就知道板升城內的士氣,已經完全降低為了負數,整個板升城就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戰敗。
戰敗的方式有很多種,投降是最體面的方式,俺答汗真的已經盡力了,但大明的鈔能力,實在是太強了。
在俺答汗派遣了兒子商量投降諸事的時候,板升城內發生了暴亂,擁有武器的壯丁對城內的普通平民進行了劫掠,這是從戚繼光圍城第一天開始的,起初這種暴亂,還只是亡命之徒仗著自己武力在身,四處勒索錢財,很快就從勒索變成了燒殺搶掠。
俺答汗在第三天天雷破之后,就徹底失去了對板升城的控制,投降在談,板升城在亂,而歸化城則是緊閉城門。
談判沒談成,大明要求無條件投降,俺答汗的兒子還想為老爹爭取。
歸化城的萬戶楊鼎,本身是個漢人,他走投無路投靠了北虜后,成為了歸化城的一員,最終成為了漢兒萬戶,楊鼎這個名字,他本人已經很陌生了,他有個北虜名字,叫兀魯思不花。
兀魯思不花本人對于大明沒什么好感,同樣他對北虜、俺答汗也沒什么好感。
他是邊民,在他本人看來,北虜哪有什么北虜都是在關內被逼迫到活不下去的漢人逃出了關外,才有了北虜,大家長得一樣,說話也一樣,用的文字都相同,這是敵國外患嗎
俺答汗逞兇,還不是因為關內的老爺們壓榨,俺答汗才獲得了人力物力。
尤其是兀魯思不花讀過了矛盾說、公私論、生產圖說和階級論之后,他更加確定了自己想法的真實。
漢人的老爺殘忍壓榨,那北虜的老爺就不殘忍壓榨了嗎同樣會殘忍的朘剝壓榨,而且手段更加直接。
所以楊鼎也不喜歡俺答汗,三娘子的和解,成為了草原很多人的共識,至少歸化城是這樣的。
大明的漢人老爺最近似乎被迫變得良心了起來,因為朝中天大的老爺張居正和皇帝,對漢人老爺的朘剝非常不滿,漢人老爺的無法無天,終于引來了天老爺的憤怒。
歸化城之所以選擇按兵不動,不是他們想做什么,更不是打算支援板升,主要是害怕有什么動作,引起大明的誤會,大明的火炮跟大雷似的,連續轟炸了很久很久。
草原人盛傳,大明皇帝的確是真武大帝的轉世,戚帥從皇帝那里請到了雷法,懲戒罪人了。
這種理解,離譜之中帶著一些合理。
在戚繼光圍城的第十日,大軍開始進入板升城,此時的板升已經成為了一個人間煉獄,一個完全失序的世界,戚繼光見過很多次很多次這樣的人間煉獄,那時候,倭患波及之處,都是這個樣子,四處都是殘垣斷壁,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腐朽的味道,這種味道是一種尸體腐朽、火燒火燎的惡臭。
城中發生了大火。
幸存的人帶著懷疑和驚懼的目光看著入城的大軍,他們不敢從自己躲藏的地方走出來,因為不知道這些軍兵是不是和那些暴徒一樣的惡人。
戚繼光來到了金頂大帳,這里并沒有暴徒襲擾,怯薛軍,俺答汗的班直戍衛還在保護金頂大帳,城中的大火也沒有蔓延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