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答汗帶領著萬戶和喇嘛們,在金頂大帳前獻出了金印,跪在地上,將金印交給了大明大將軍,這個金印,還是隆慶議和后,大明賜給俺答汗的順義王印,也只有這枚金印能完全代表他的身份。
“當初,大明的京畿,延慶、昌平、懷柔、順義、密云、通州、薊州、遵化,和今日的板升,是一樣的。”戚繼光抽出了天子賜下的佩刀,架在了俺答汗的脖子上,平靜的說道“我以大明皇帝冊封征虜大將軍的名義宣布俺答汗,你被俘虜了。”
戚繼光已經打了三十年仗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京城的文官們畏懼他的暴力。強大和冷血,板升城固然慘烈,可嘉靖二十九年以來一直到隆慶二年的大明人就不慘烈了嗎
今日的板升亦如當初的大明京畿諸鎮一樣,這樣的慘劇也曾發生在大明。
大明和北虜必須有個結果,才能徹底停止這種慘烈之事的發生。
不彥臺吉和大明磋商投降的條件,但最終沒能達成一致,這也是戚繼光為何要在第十日進城,而不是俺答汗出城投降。
俺答汗是俘虜,而不是歸降的降人。
起初不彥臺吉提出俺答汗仍保留順義王位,和土蠻汗享受同等待遇,戚繼光不肯答應,土蠻汗的確在隆慶元年入寇,但那次土蠻汗并沒有討到好處,反而因為天氣和軍兵抵抗,搞得極為狼狽,讓宗主大汗顏面盡失。
大明和宗主大汗的和解,很大程度上和隆慶二年戚繼光北上之后,多次在激烈沖突取勝有關,大明數次征伐已經達到了自己報仇的目的。
俺答汗制造的殺孽,沒能血洗。
俺答汗并沒有被帶上枷鎖,也沒有鐐銬,被押入了帶頂棚的囚車之中,和董狐貍一道押解入京。
戚繼光圍城的第十日,萬歷九年六月十一日,板升城破,六月十二日,歸化城萬戶楊鼎來到了板升城投降,楊鼎看著打出了結果,立刻就投降了,這本就是三娘子的交待之一,俺答汗勝,歸化城維持本來的和解主張,大明勝,則投降。
大明能輸很多次,但俺答汗筑城之后,只能輸一次。
和解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徹底妥協,三娘子的和解從頭到尾都沒有變過,那就是徹底和解。
歸化城早有準備,萬歷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大明大同衛軍在宣大總督吳百朋、大同總兵焦承勛的帶領下來到了板升和歸化城。
也是在這一日,戚繼光進行了超過五千人的斬首。
這些都是圍城期間劫掠普通平民的渣滓中的渣滓,手上沾著漢人的血,也沾著韃靼人的血,在大明的語境內,這些都是亡命之徒,罪名為附逆作亂。
這一舉動,其實戚繼光有極大的政治風險,因為很容易被言官彈劾為濫殺無辜、殺俘,但戚繼光不殺這些人,大明這次復套仍然無法長治久安,為了大明對河套等地的長期統治,戚繼光堅定的選擇了殺人。
而戚繼光這一個舉動,意圖非常的明確,如果草原人要有一個仇恨對象,那不能是大明、朝廷、陛下,而是他戚繼光這個個人。
這也是戚繼光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