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七年,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設立寶鈔寶鈔提舉司,洪武八年詔造大明通行寶鈔正式開始發行,洪武二十六年廢止,在十八年的時間里,大明一共發行通行寶鈔,共計發行10450萬錠,自洪武二十二年起加小鈔,自十文到五十文不等,這1億錠里不全都是一貫大鈔,還有一百到五百文,十文到五十文不等的小鈔。
洪武十三年,鈔用久昏爛,立倒鈔法,允許民間舊鈔換新鈔,準銅錢與寶鈔兼用倒換,洪武二十五年,缺銅停止寶源局鑄錢,同年秋天,因為鈔法行使壅阻,朱元璋下旨不能用錢,洪武二十六年,倒鈔不便,停罷大明通行寶鈔印制。
大明通行寶鈔已經極好了,至少在洪武二十五年秋天之前,還能用鈔從官庫換出錢來,是可兌現紙幣,真正不可兌現只有二十五年秋到二十六年這短暫的時間,洪武二十六年不再印鈔,是因為府庫里再也沒有銅錢了,被徹底掏空。
大明的開中法敗壞,也是類似原因。
相比較南宋朝廷動輒億貫,胡元朝廷動輒廢鈔再印,大明通行寶鈔,并沒有搞出舊鈔換新鈔要以多換少的把戲來,終大明一朝二百七十六年,紙幣只發行了大明通行寶鈔一種,并均用洪武年號,算是梗著脖子硬挺著到死的典型。
這之后的大明仍保留寶鈔局,印刷寶鈔,更多的是作為保存祖制的一種象征。
戶部意圖推行鈔法,被文華殿所阻攔,而兵部依托于煤銀對流和驛站搞得銀票,實際上是一種契約,記賬貨幣,是付費運銀業務,可以在西山煤局換到焦炭南下,也可以在京師會同館驛折現。
刑部尚書王崇古在最后的時候,給皇帝講了一個小故事,金孝賣油翁拾金不昧反被誣陷,知縣陳榛似乎過度執法,威罰過重,朱翊鈞覺得張居正說得對,大明的風氣就是在這么一點點小事中敗壞掉的,朝廷想要防微杜漸,卻也是難如登天。
廷議之后,朱翊鈞單獨留下了張居正,不是有什么機要之事商議,單純就是顯擺自己的不務正業的成果。
“先生你看,這張圖是西山煤局的窯井,窯民多在井下作業,門頭溝的煤埋得深,井下作業危險多,為了通風換氣,工匠們制作了一根長筒,從地面插入井下,用往復式蒸汽機換氣,倒是極為巧妙。”朱翊鈞面前有幅畫,畫上是窯民采煤,換氣裝置,就是今歲西山窯井的一個重要發明。
“這是何物”張居正有些疑惑的指著圖上的一根線問道。
朱翊鈞解釋著“換氣的出口處有火把,若是出氣被點燃,證明井下有了毒煙氣,就很危險,必須要馬上上井,為了通知井下,用鐵絲掛銅鈴,在銅鈴快速搖動,并且喊話管內有人呼喊,就立刻出井。”
瓦斯泄露這種事故,在大明叫毒煙氣,一旦有了毒煙氣,就立刻離開井下,張居正指的地方是一整套完善的報警裝置,搖動銅鈴有幾種,如果發現滲水,井下窯民要立刻搖動銅鈴并且馬上撤退,晚一步,就有可能死在井下。
這一整套的鐵絲銅鈴,就是井下的生命線。
“這一個,新制丈量步車”朱翊鈞來到了一個推車面前,這個車是一個綜合性的繪測工具。
他走到了推車面前,拉出了第一根桿,而后橫梁卡位,讓桿不至于脫落,這一根上是六分儀,負責用來觀北辰出地角度觀測維度,而后又拉出第二根桿,這上面是一個三角繪測望遠鏡,負責確定觀測目標的角度,他推著車走了幾步,讀數上就有了變化,這是路徑距離,而后他從步車上掏出了一個鐵鏟,一個鐵鉗,還有一個鎬頭。
他拉開了推車上的盒子,里面卡位放著墨水、鋼筆、一個木板,木板上帶著夾子,上面有許多的裁好的標準紙張,還有一臺機械計算器,兩個鐘表。
“這是丈量步車嗎”張居正愣了愣,前面那張圖,是西山煤局的工匠們結合實踐畫出來的,而面前這個步車,顯然和他認知里用于清丈的步車,完全不同。
“這個是朕提議,格物院的格物博士們,做好的東西,日后尋龍分金,尋找礦脈,繪測堪輿圖,都會方便許多。”朱翊鈞站在丈量步車前,笑容滿面的說道,他仗著張居正還在朝中,有功夫摸魚,親自設計制作了這么一臺對格物博士而言很趁手的工具。
大發明家朱翊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