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士和對倭國的評價,可謂是入木三分,萬士和說倭國是竊中華之文化,但三分人性沒學會,七分獸性根深蒂固,作為長崎總督府總督,徐渭對這個評價十分認可。
倭國的鑄錢,主打一個三分像,倭人也好意思刻永樂二字,著實讓徐渭無奈,簡直是砸成祖文皇帝的招牌。
徐渭手里甩出去的這些盜鑄永樂通寶,在倭國有個專有名詞,叫“惡錢”,而大明鑄造的通寶,外來流入銅錢叫“渡來錢”。
唐玄宗天寶年間,和尚鑒真六次東渡倭國,倭國仿照唐朝的開元通寶,開始制錢,名叫和同開珎,自此以后倭國的貨幣,就一直在本土“惡錢”和中原“渡來錢”的矛盾之中。
徐渭拿出的寶鈔,也算是渡來錢的一種。
“能換成萬歷通寶或者銀幣嗎”織田信長終于還是打開了盒子,看著盒子里制作精美的寶鈔,面色凝重的問道。
徐渭點頭說道“如果需要,可以兌換,三年倒新鈔兌現。”
徐渭是騙人的,大明海外寶鈔是不可兌現寶鈔,這是從一開始進行制作的時候,就已經明確確認過的事實。
騙倭人不算騙。
要跟徐渭、孫克毅、李誠立說原諒倭人,只會得到他們的大逼斗,他們跟倭人有血海深仇,是家人死于倭患的仇恨,在他們眼里,倭人從來都算不上是人。
織田信長這個問題,徐渭當然不能說不能兌換,當然承諾就是個屁,聽聽就得了。
至于失信之類的問題,徐渭根本不考慮,他和孫克毅正盤算著,怎么把倭國的男子都敲掉鈴鐺賣到元緒群島當牛做馬,把倭國的女子賣到松江府,孫家這畫舫生意缺人缺的厲害。
不是每個倭國女子都可以上畫舫的,那需要經過精心挑選,絕大多數都是學會了漢話,嫁給了娶不起妻子的光棍。
寶鈔,是一種信譽紙鈔,該許諾許諾,大不了以舊換新,一比十換鈔,新鈔換通寶就是,這就是如兌。
如何最大力度的篡取倭國的財富,是長崎總督府首要考慮的問題。
“那我沒有什么疑問了。”織田信長其實也清楚,這種許諾根本不可信,但至少可以騙騙自己,騙騙倭國人,這便足夠了。
織田信長,尾張大傻瓜,倭國大魔王,根本就不是什么憂國憂民之人,他目空一切,目中無人。
在沒有見到大明水師實力之前,織田信長連大明,也沒放在眼里,在他看來,不過是龍造寺、大友氏、島津家過于愚蠢,才給了大明可乘之機。
織田信長獲得了大明商貿的明細,他也需要用白銀兌換所需要之物。
長崎萬國海貿會,在九月初九正式召開,這一天是大明的重陽節,每一個入場的大名,很快就迷失在了貨物的海洋里,整個海貿會,非常有秩序,這種秩序,在倭國是極為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