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從來不期望戰爭,但他也從不畏懼戰爭。
“先生所言有理,但朕還是想還田。”朱翊鈞認可張居正的說法,他停頓了下繼續說道“和普查丁口、否認賣身契的合法,配合起來,讓窮民苦力安頓下來。”
“官廠團造已經在做了。”張居正堅持己見。
“數量太少了,官廠團造的匠人數量還是太少了。”朱翊鈞和張居正一樣,極為固執。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這是多么美好的政治理想,正值春秋鼎盛的陛下,雄心萬丈,張居正作為帝師,這個時候要做的是鼓勵,而不是潑冷水,張居正位極人臣,他很清楚的知道一件事,理想國照進現實,往往都是深淵。
這是陛下當初批評儒家的,現在這句話同樣適用于陛下。
“陛下,北宋流民遍地,廂軍440余萬,若非金國橫掃,北宋也能勉力維持,而大明九邊二百二十萬衛軍,雖無力征伐,但守土綽綽有余。”張居正繞了個大圈子提醒陛下,步子還是不要邁的太大。
吳桂芳的解放奴隸宣言否認賣身契的合法性,配合普查丁口,再加上還田安置流民,在制度設計上,看起來沒問題,但張居正的反對也是基于實踐和經驗。
有的時候,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種智慧。
“朕還是覺得很有必要。”朱翊鈞當然能聽明白張居正反對的態度,但徹底的土地運動,耕者有其田對大明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朱翊鈞覺得很有必要。
工業化的前提就是徹底的土地改革,這是朱翊鈞知道而張居正不知道的經驗,所以張居正還不是很清楚皇帝究竟想做什么,蒸汽機的確是點燃一切的花火,但也會轉瞬即逝,要想讓這個火苗變成熊熊烈焰,需要更多的人一起舉起火把。
田畝的高度兼并,帶來的是和奴隸制并無本質區別的佃戶制,佃戶幾乎等同于奴隸,而想要點燃大明的工業之火,首先要改變的就是生產關系,將佃戶從土地中釋放出來。
也只有這么做,佃戶們才會擺脫奴隸的身份,真正的有田有產,提高生產積極性和生產力,而農業的充足發展,才能為工業化足夠的物質基礎,與此同時,佃戶們擺脫自己的賣身契的約束,才會生育,才能充足的工業人口。
張居正并不能理解陛下如此堅持,但是他思考了片刻搖頭說道“陛下覺得有必要,那就做吧,臣倒是覺得可以先從松江府開始,而后由松江府到南衙,由南衙到浙江、山東,徐徐圖之,期許以十年,二十年完成還田。”
還田的難度要比清丈高得多的多,而且還田的過程是需要實踐去探索,所以張居正的意思是皇帝覺得有必要,那就做,他來執行,日后的罵名他可以一力承當。
試點的地方在松江府,松江巡撫是申時行,張居正的門下,鐵桿張黨,在松江府試點,張居正并沒有推諉的想法。
反正大明有充足的試錯冗余,做錯了,頂多翻燒餅,當沒做過,又不是說馬上推而廣之,全國推行。
“若是要進行,臣有上中下三策。”張居正既然贊同了陛下,那立刻選擇了諫言,在清丈的基礎上,進行還田。
“先生之前還不同意,現在立刻就拿出了上中下三策來,這是早有準備啊”朱翊鈞一愣,張居正妥協也就罷了,這還準備獻策,不是早有準備,朱翊鈞把門口那兩個石獅子吃下去
“確實早有準備。”張居正站了起來,走到了大長書桌后的博物架上,拿起了一本奏疏,遞給了馮保,馮保轉交給了陛下。
這封奏疏的封皮已經有些氧化發黃了,清丈是張居正發起的,他總裁清丈九年時間,當然想過耕者有其田,而且不是想過,是日思夜想,但最終沒有決心推行下去,他并不想弄的天下沸反盈天。